(共27张PPT)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归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聚拢
回家
归依
弥漫的云气
纷纷而下的样子
居高临下
靠近
面对
读课文,复习文言词语
谓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乐 山水之乐
乐其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乎 颓然乎其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于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称作,叫作
是
乐趣
以……为乐
快乐 在
吗
从
在
表承接
表承接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然而,表转折
表递进
表顺接
表因果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朝而往
泉香而酒冽
游人去而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
而乐也无穷也
秀 佳木秀
蔚然而深秀者 之 两峰之间
名之者谁
太守之乐其乐也
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久之,目似瞑
茂盛 发荣滋长
秀丽
助词,的
代词,代醉翁亭
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凑音节的作用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
名之者谁 名:
故自号醉翁 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
杂然而前陈者 前:
名词做状语,在山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命名。
取名号
乐:以……为乐。
在前面
古今异义
伛偻提携 提携 古义: 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 今义:
搀扶,带领。 多指提拔。
花 芳香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醒能述以文者
判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成 语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前呼后应:
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形容真相大白。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觥筹交错:
新知讲解
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归结全文主旨,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
【合作探究】
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
乐
山水之乐、滁人游的乐,宴酣之乐、太守的乐,众宾欢乐、禽鸟之乐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在文中分别找出朝暮景色和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说说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如何理解“醉”与“乐”?
如何理解“醉”与“乐”?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色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
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表述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醉翁亭记》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 ,侧重表现欧阳修豁达乐观的精神。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的 秀丽环境 和变化多端的 自然风光 ,勾勒了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 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全文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语段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各用原句中一个短语,分别概括四句话的意思。
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3)游山的滁人有:____ 、____ 、_________ ;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谁?
填空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3)《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本文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兴高采烈,生活富足;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拓展提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从,随从 ) B.余至扶风之明年( 第二年 )
C.既而弥月不雨 ( 下雨 ) D. 以属客而告之曰( 属于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B.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什么主旨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作业布置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 。
醉翁亭记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朝:日出
暮:云归
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亭中宴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离亭归
太守归
游人去
禽鸟乐
从人乐
太守乐
醉翁亭
乐亦无穷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 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4、 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 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4、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难点】
1、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时间】2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课时内容
一词多义
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归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谓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乐 山水之乐
乐其乐
而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朝而往
泉香而酒冽
游人去而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
而乐也无穷也
乎 颓然乎其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于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秀 佳木秀
蔚然而深秀者
之 两峰之间
名之者谁
太守之乐其乐也
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久之,目似瞑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
名之者谁 名:
故自号醉翁 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
杂然而前陈者 前:
古今异义
伛偻提携 提携 古义: 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 今义: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醒能述以文者
判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重点句子翻译:
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新课学习】
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合作探究】
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在文中分别找出朝暮景色和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说说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如何理解“醉”与“乐”?
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色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扩展延伸】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从,随从 ) B.余至扶风之明年( 第二年 )
C.既而弥月不雨 ( 下雨 ) D. 以属客而告之曰( 属于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B.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什么主旨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语段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各用原句中一个短语,分别概括四句话的意思。
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3)游山的滁人有:____ 、____ 、_________ ;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谁?
填空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3)《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本文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兴高采烈,生活富足;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作业布置】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 。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 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4、 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 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4、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难点】
1、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时间】2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课时内容
一词多义
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归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谓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乐 山水之乐
乐其乐
而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朝而往
泉香而酒冽
游人去而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
而乐也无穷也
乎 颓然乎其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于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秀 佳木秀
蔚然而深秀者
之 两峰之间
名之者谁
太守之乐其乐也
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久之,目似瞑
【答案】
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吾谁与归 归依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弥漫的云气
若夫霪雨霏霏 纷纷而下的样子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临下
临溪而渔 靠近
把酒临风 面对
谓 太守自谓 称作,叫作
太守谓谁 是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乐其乐 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而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承接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表承接
朝而往 表修饰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游人去而禽 表承接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
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承接
而乐也无穷也 表因果
乎 颓然乎其间 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吗
于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
秀 佳木秀 茂盛 发荣滋长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之 两峰之间 助词,的
名之者谁 代词,代醉翁亭
太守之乐其乐也 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久之,目似瞑 助词,凑音节的作用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
名之者谁 名:
故自号醉翁 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
杂然而前陈者 前:
【答案】
山行六七里 名词做状语,在山上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 名:命名。
故自号醉翁 号:取名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以……为乐。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
古今异义
伛偻提携 提携 古义: 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 今义:
【答案】
伛偻提携 提携 古义:搀扶,带领。今义:多指提拔。
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花 今义:芳香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醒能述以文者
判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重点句子翻译:
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答案】
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在溪水旁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新课学习】
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答案】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归结全文主旨,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
【合作探究】
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
【答案】乐
山水之乐、滁人游的乐,宴酣之乐、太守的乐,众宾欢乐、禽鸟之乐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答案】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在文中分别找出朝暮景色和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说说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答案】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答案】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答案】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如何理解“醉”与“乐”?
【答案】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色
【答案】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答案】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都是表述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醉翁亭记》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 ,侧重表现欧阳修豁达乐观的精神。
【扩展延伸】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从,随从 ) B.余至扶风之明年( 第二年 )
C.既而弥月不雨 ( 下雨 ) D. 以属客而告之曰( 属于 )
【答案】D
【解析】应解释为:通“嘱”,嘱咐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B.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答案】
A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B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什么主旨有共通之处?
【答案】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案】
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答案】C
【解析】应该是四幅图,前面还有一幅“滁人游”。
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答案】B
【解析】B项太守因为高兴所以才喝多了。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答案】C
【解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意思是太守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说太守醉酒,并不表示他思想消沉。
语段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各用原句中一个短语,分别概括四句话的意思。
【答案】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答案】
“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 “乐”。
3)游山的滁人有:____ 、____ 、_________ ;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负者、行者、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
4)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谁?
【答案】
滁人、众宾客、太守。
填空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3)《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本文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兴高采烈,生活富足;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答案】
1)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作业布置】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 。
【答案】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4、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重点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3、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4、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难点 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2、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词多义: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吾谁与归 归依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弥漫的云气若夫霪雨霏霏 纷纷而下的样子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临下 临溪而渔 靠近把酒临风 面对
谓 太守自谓 称作,叫作 太守谓谁 是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乐其乐 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而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承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表承接朝而往 表修饰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游人去而禽 表承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承接而乐也无穷也 表因果乎 颓然乎其间 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吗 于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 秀 佳木秀 茂盛 发荣滋长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之 两峰之间 助词,的名之者谁 代词,代醉翁亭太守之乐其乐也 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久之,目似瞑 助词,凑音节的作用活用:山行六七里 名词做状语,在山上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 名:命名。故自号醉翁 号:取名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以……为乐。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古今异义:伛偻提携 提携 古义:搀扶,带领。今义:多指提拔。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花 今义:芳香特殊句式 倒装句: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醒能述以文者 判断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译: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在溪水旁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译: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读课文回忆回单 目标3、4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3、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4、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新课学习】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归结全文主旨,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
乐山水之乐、滁人游的乐,宴酣之乐、太守的乐,众宾欢乐、禽鸟之乐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在文中分别找出朝暮景色和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说说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如何理解“醉”与“乐”?“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色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表述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醉翁亭记》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 ,侧重表现欧阳修豁达乐观的精神。 读读笔记回答读,背读课文勾画概括笔记笔记读读思考讨论讨论比较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1
选择题: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