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训练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选择题
1.以下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对此表的理解错误的是
(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27
印花布 匹 14.25 4.98
棉纱 担 6.94 4.86
A.本土棉纺织业发展将会更加艰难
B.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在中国市场上将会看到更多外国产的棉纺织品
D.进口税率的降低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贸易顺差
2.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京津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4.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 )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5.光绪朝《东华续录》一书中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 ( )
A.资本主义制度 B.西方现代管理方法
C.机器生产 D.西方先进的思想
6.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8.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
A.推翻清朝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图一 鸦片战争以后频繁 图二 1863年上海洪
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盛机器碾米厂
(1)材料一说明明朝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明清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轨迹。
答案
1.D 2.C 3.D 4.C 5.C 6.C 7.D 8.D
9.(1)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倾销商品。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摧毁了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始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训练3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不少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民族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依赖性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对立
C.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对立
D.清政府财政困难
2.《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3.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 ( )
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4.下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B.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
C.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D.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
5.“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上述现象出现于 ( )
A.19世纪晚期的上海 B.20世纪初期的上海
C.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D.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
6.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
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7.“……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阙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通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应首先取决于 ( )
A.民族独立 B.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C.坚持实业救国 D.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9.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结合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答案
1.A 2.D 3.B 4.B 5.D 6.D 7.A 8.A
9.(1)从西方引进机器生产;采用雇佣劳动;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内容: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不同意当时“商务立国”的看法,强调工业建设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实业既是救贫致富之术,也是富国御侮之道。
(3)因素:一战结束后,外国面粉恢复生产,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造成中国面粉销路不广;国内战祸不断,利率加重,铁路推广遥遥无期,运费增加,面粉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制约了面粉业的发展。
说明: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脆弱性及其发展环境的恶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训练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1913~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 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912~1919年的史实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D.民族资本自身的软弱
3.近代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
年份地区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花生种植比例上升 ②两地经济融入世界经济 ③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
5.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6.“1937年11月,民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 民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这段材料反映的民丰造纸厂账面资金膨胀但企业却濒于破产,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7.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8.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洋
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
(1)材料一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期间?
(2)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4)导致材料二中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B 2.B 3.C 4.C 5.B 6.A 7.D 8.D
9.(1)“黄金时代”指一战期间。
(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重新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致,或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等。
(3)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而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质保证。
(4)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