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检测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版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检测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2 19: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检测(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④手工业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5.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6.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促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  )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7.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8.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9.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0.1920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中,中国资本所占比例由44.8%上升到63.2%,外国资本则由55.2%下降到36.8%。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1.国外报刊曾有一段评论:“这是一个大而强的国家,摧毁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的每一道防线,而且这就是支援卖国的和反动的政府从事内战以达到掌握这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代价。”这件事指的是 (  )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C.日本以“军管理”办法吞并中国民族企业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3.“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一战时期
14.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 (  )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
①张裕酿酒公司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②张裕酿酒公司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夺 ③张裕酿酒公司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5.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官僚资本的挤压 B.日本的经济掠夺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 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 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 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6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6分)
17.“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6分)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8分)
答案
1.D 2.B 3.C 4.C 5.D 6.B 7.B 8.C 9.A 10.B 11.D 12.C 13.C 14.D 15.A
16.(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的现象大为改善。
(2)辛亥革命的影响;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市场需求的刺激。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说明力量较弱的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17.(1)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加深,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主要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方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起严重阻碍作用。
(3)主要在纺织、火柴等轻工业。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因此只有在轻工业领域有所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为外国资本所垄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