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语言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语言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3 17: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诗词鉴赏
学习目标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中考重点,考查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是从语言切入的。
2、归纳鉴赏字词,诗句的表达效果,诗歌语言风格的方法。
3、能学而致用,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具体诗句中。
学习目录
(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炼字)
(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或风格)
(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
【常见题型】
1、某句诗或某联诗中,哪一个字(词)用得精妙?请找出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某字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诗中的某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5、你最欣赏哪个字?请赏析。
(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
【变式设问】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思路点拨】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的手法(修辞);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神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方法归纳
1、选准关键词(或“诗眼”)
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哪些词语最为传神。
2、解题步骤:词义+效果+感情
3、结合语境品味炼字的妙处。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方法。
炼字 (1)动词:
例如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再如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动词
玉楼春.春景(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
请分析“闹”字的妙处
赏析:“闹”热闹,戏耍。它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表达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词义)营造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效果)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感情)
动词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冷”字用得好,好在哪?请分析说明。
赏析: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显得很阴冷。(词义)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效果)衬托出作者寂静思虑的心境。(感情)
(2)数量词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十弦”一弦”“一柱”这此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 枝开", 郑谷改为“一”字妙在哪里?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已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3)名词
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 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 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赵根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蓄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抹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4)形容词
形容词。如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村"“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路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 “轻",“轻"比"快"更形象。再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数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其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5)还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如 王维的《积雨辋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郭彦深曾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再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传神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叠词---加强感情的表达,同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②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拟声词——使得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红”“绿”颜色词——一般可表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品词方法小结:
一、关注“动词”“修饰词”“特殊词”
“意象组合名词”等
二、注意语言赏析答题规律:词义+效果+感情
三、特别留意一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如特殊词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词义)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效果)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情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2、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的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词义)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效果)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情感)
(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常见题型】
1、 “.....”这句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某句诗中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变式设问】
(1)这句诗好在哪里?
(2)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X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做简要赏析
【答题思路】
1.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
(1)采用的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等)。
〈2)采用的描写手法(如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
(3)用词的生动形象等。
(4)写景的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
(5)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反衬等)。
2、要说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规律】
表达方式 /修辞 /表现手法 + 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表达(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典题例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做简要赏析。
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修辞)把国家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具体分析)形象的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感情)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赏析】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表现手法)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具体分析)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情感)
(三)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或风格)
【常见题型】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1、 了解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奇崛瑰丽、白居易的平实质朴等。
2、积累相关的术语:如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
【典题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这里指高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考生在解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提炼出一个概括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风格术语),如通过诗歌中的“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倚剑长歌”等词句,很容易感悟到诗歌的语言风格为“豪迈”。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如诗歌的豪迈语言风格体现在情感(豪情万丈)、遣词用字(“插”“压”)、意境开阔(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等方面。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豪迈。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上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出处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实战演练】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旷达豪放,深情婉转的语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人分两地,情同一心,我们还是像两地的青山一样同临一片云雨,诗人连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加重了宽慰的语气,这话说得旷达豪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曲折,跌宕地抒情,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鉴赏——答题指津顺口溜
鉴赏诗词莫要慌,平心静气细思量
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解来想帮
使之意象要注意,暗示形象和思想
题干务必要精读,一字一句不能放
扣住词句三步走,自己不要乱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