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荒山之夜》,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尝试用探究的方式深刻理解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
难点: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将欣赏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重点曲目,浏览性的聆听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聆听——感受——体验——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绘画、语言表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导 入 1、聆听音乐片段(《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音乐主题之一),回顾初中学过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出示两首音乐作品主题的旋律幻灯片) 2、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聆听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让学生对比两首音乐作品的旋律,从中感受旋律的相似之处。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1)简介作者及作品 (2)完整聆听 思考:你听到了几个主题,你从中感受到情绪有什么区别吗? (3)介绍两个主题 主题一: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主题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4)仔细聆听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感受两个不同音乐主题的风格特征,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情绪抒情 富于歌唱性欢乐 活跃旋律结构运用四度音程,旋律音阶逐渐下行节奏舒展紧凑速度缓慢快速
(5)带领学生视唱主题 (6)探讨: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了表现什么? (7)再次聆听第一主题 思考:第一主题是用变奏手法完成,在这一主题当中,出现了几次变奏?每一次变奏的乐器有什么变化? 教师补充:…… (8)完整欣赏全曲(视频) 要求:音乐中出现主题时,学生跟随主题一起哼唱。 2、欣赏《荒山之夜》片断 (1)聆听音乐片段(群魔出现场景音乐) 要求:边听音乐,边用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图形的表示)。 (2)学生展示 (3)作品简介: 聆听片断简介→全曲简介→作者简介→“强力集团”简介 了解作者及作品 聆听并思考 讨论并完成表格 视唱主题 学生讨论 聆听并思考 完整欣赏 聆听并参与 了解 通过完整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感受乐曲主题,通过视唱,加深对音乐主题旋律的印象。 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欣赏,从音乐要素上感知两个主题旋律的异同。 通过探讨,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聆听《荒山之夜》音乐主题片断,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对音乐作品意境的感知。
结 束 课 程 探索与拓展 1、聆听以下作品主题片断,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其他音乐家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鲍罗丁 《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 《一千零一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八一二序曲》柴可夫斯基 …… 2、作业:柴可夫斯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他与我们本课所提到的两位作曲家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但在艺术主张和创作风格上却与他们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试着写写他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和看法。 聆听 思考并完成 通过聆听俄罗斯民族乐派其它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风格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你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了吗?
(二)通过学生预留作业的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全面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
(三)通过探讨题:(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了表现什么?),让学生善于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