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古琴,了解古琴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2)欣赏不同版本的古琴曲《流水》,记住《流水》主题音乐;感受和探究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3)探寻琴学、琴谱等古琴音乐文化中的艺术宝藏,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意境,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和想象《流水》中“水的形态”,探究“音乐能否表现具体的事物”?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频《流水》,配以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画背景直接显示“课题”。
【教学流程】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似乎无所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远古的《流水》声。
(点课件视频幻灯片:身穿古代服装的一长发女子,在祥和而宏伟的天地之间,坐在高耸如帆的巨型石头顶端,迎风抚琴,演奏古琴《流水》的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视频一出现,学生就“哇”声一片,一开始就表现出震憾力,并引发联想和想象,形成审美渴望。
一、《高山流水》觅知音—知古琴文化
(1)对话:了解古琴历史。古琴历史悠久,没有人知道它所产生的具体年代,早在春秋时代就成为文人必修的乐器,名家辈出。(课件图片:春秋师涓、师旷、师文、师襄四位琴师).
设计意图:认识春秋时代的四位琴师。学生在念四位琴师时,无一例外地都会问:为什么都是“师?”顺势告诉学生课外知识:关于姓氏“师”的由来,学生很感兴趣。
(2)讲姓氏—师。讲解:纯属巧合,他们都姓“师”。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乐师们的后代都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作为姓,这说明这四位琴师的祖上也是乐师,也说明古琴在春秋时代已有一定的规模或一定的水平了。
设计意图:了解与古琴相关的历史文化现象。
(3)请同学举一两个以弹琴著称的古代文人。(孔子、司马相如、欧阳修、蔡邕、蔡文姬等。)
设计意图:一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科渗透;二是体察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
(4)“修身齐家志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文人的最高理想。
古往今来文人都以琴棋书画来修身,古琴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文情怀。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学习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精神,重视平日的自身修养,树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提高学习古琴知识的兴趣。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识古琴形制
(1)《诗经》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琴瑟”。(课件图片:展示“琴”和“瑟”、“古筝”三种乐器)
设计意图:比较、观察、探究和讨论等活动使全班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主动学习;通过图片对比认识琴、瑟、古筝的外形;“瑟”在这里不是重点,但学生渴望认识,因为学生熟知的诗句里经常提到“琴瑟”,对学习古琴音乐有“共鸣”效果。
(2)唐诗曰:“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的七弦指的就是古琴,这说明古琴有几根弦?(七根弦)。”琴弦最初是五根,周朝发展为七根;琴和古筝都有琴码,琴16根弦,古筝一般21根多见;琴和瑟几乎是同时代的弹拨乐器,瑟没有琴那么普及;古筝要比它们晚得多。
(3)那么,古琴是怎样发出声音并塑造音乐形象的呢?有请贾老师为大家现场演示古琴的三种音色;散音、泛音和按音。
设计意图:零距离感受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手法,亲历远古文化;渗透资源整合理念;为后面探究活动做知识铺垫。
这三种音色是怎样塑造音乐形象的呢?请欣赏古琴名曲《流水》的演奏视频。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赏古琴名曲1.完整欣赏古琴名曲《流水》
适时问、答古琴音色。如,散音、泛音、按音;同时课件幻灯片边上提示两个问题:“请用双手模仿演奏者的手上动作”;“你听到了哪些“水的形态”的声音?
2.引导学生模仿古琴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听、看、想象、讨论等,探究古琴的三种音色:散音、泛音、按音粗浅的演奏方法;探究古琴曲《流水》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涓涓溪流、淙淙小河、急流险滩,最后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
3.唱《流水》主题
用唱名、哼鸣各唱一次。
设计意图:帮助记忆古曲《流水》主题音乐。4.学生即兴讲述“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相传《高山流水》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点《流水》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