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三首汉族民歌,感受其在方言、旋律、节奏、节拍、歌词、调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目标。
2、艺术表现:通过对作品音乐情绪的感受体验、对主题的演唱、对典型节奏的敲击体验、对方言强调的模仿,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中国汉族传统民歌的部分片段。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和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民歌地域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而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欣赏三首民歌,感受其风格及创作方法,了解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
三、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号子、山歌、小调的风格特征。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钢琴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导入
1、教师演唱木洞山歌《双双对对唱山歌》
师: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
这首歌曲是通俗歌曲、艺术歌曲还是民歌?
2、简介民歌,进入本课“汉族民歌”。
师:民歌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歌中的“汉族民歌”。
(三)学习实践 探究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的风格特点。
1.澧水船夫号子
(1)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师:我们的第一站是美丽的湖南澧水,澧水是著名的湖南四水之一,张家界在澧水的中上游,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也在澧水边上。澧水边上处处是美景,澧水的音乐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请欣赏《澧水船夫号子》并思考:
A.歌曲是在干什么的时候演唱的?
B.歌曲的演唱方式是怎样的?领唱者起到了什么作用?
(聆听过程中暂停,对每个部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全曲分为四个部分:引号、平水号子、过滩号子和平板号子。这是歌曲的引子部分,即引号,慢速。节奏比较平稳,曲调舒缓悠扬,展现船夫们摇船自远而近、徐徐而来的情景。这是平水号子,中速徐缓,舒展优美。交代了船工们的工作环境与内心情感。这部分为过滩号子,速度由较快到快速。音乐节奏紧凑,乐句短小、精悍。音乐情绪不断高涨,展现了船夫们团结合作、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最终成功渡过险滩的情景。最后这部分是平板号子,俗称“幺妹子嗬嗨”,平水行船时所唱,速度平缓。生动刻画了渡过险滩之后,船夫们摇橹时的坦然与舒畅。)
(2)学唱“引号”部分。
师:在刚才的欣赏中,我们知道《澧水船夫号子》分为引号、平水号子、过滩号子和平板号子四部分。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船夫,一起唱一唱“引号”部分。我唱领唱部分,大家唱和的部分。在演唱之前,我们再聆听一遍…………现在我们一起唱一唱,注意歌曲要唱得“粗犷有力”。
(3)总结号子的基本特征。
师:通过聆听和演唱,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出号子的基本特征。它的节奏……
(4)拓展思考,平时生活中哪些场景会使用到号子?
师:透过《澧水船夫号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其实同时是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化的劳动方式,也使得自己超出了原本单调贫乏的生活,而将自己的生活提升至艺术和美的境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船夫这个工种已逐渐消逝,但号子这种艺术形式依然存在,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哪些场景会使用到号子呢?
2.弥渡山歌
(1)欣赏“弥渡山歌”
师:感受了澧水船夫们粗犷有力的号子声,让我们移步到花灯之乡——弥渡。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小河淌水”就是出自这个美丽的地方,弥渡的山歌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聆听《弥渡山歌》并思考:
A、歌曲是歌颂什么的?
B、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2)学唱“弥渡山歌”
师:我们也随音乐一起来学学这首情歌。
(3)师生合作演唱“弥渡山歌”(师唱引腔和尾声,生唱歌曲的主体部分)
师: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这首情歌,我唱引腔和尾声,大家唱歌曲的主体部分。
(3)归纳“山歌”的基本特点。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山歌的基本特点是: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给人高亢嘹亮的感受,很多山歌都属于情歌,山歌也被称为“山野之曲”。
3.姑苏风光
(1)欣赏师范唱“姑苏风光”
师:汉族民歌的常见体裁,除了我们前面学习的号子和山歌外,还有一类叫小调。与号子和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同学们听听,
A、这首小调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简介“姑苏风光”
师:这是一首表现对家乡的热爱的江苏小调,是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鲜花调、湘江浪等几个独立的曲调连缀而成的一首较为大型的叙事性歌曲。本书节选的是码头调。此曲在旋律音调方面具有典型的江南小调特点。
(3)用苏州话来朗诵“姑苏风光”
师:在老师的范唱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的语言很有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吴侬软语 ,因软糯著称,其中,以苏州方言为代表。语调平和,语速适中,发音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体现浓浓的古意和书卷气。今天,我们入乡随俗,也一起来学一学苏州方言。(板书出示:吴侬软语)
(板书出示:吴侬软语)
上(sang)有(yu)天(ti)堂(dang)
下 有 苏(sou)杭
杭 州(zei)西湖,苏州有山(se)塘(dang)
两处(qu)好(ha)地方
两处(qu)好(ha)风光
(4)跟随录音学唱“姑苏风光”
师:我们感受了吴侬软语的独特魅力后,也请大家用吴侬软语小声地随录音唱一唱歌曲。
(5)总结小调的基本特征。
小调的基本特点:题材广泛,除了我们刚欣赏的写自然风光的《姑苏风光》,还有写爱情题材的《小河淌水》,写景物的《茉莉花》等。小调的旋律婉转悠扬,节奏规整,易于流传。称为“里巷之曲”。
(四)、拓展升华
师:通过几首歌曲的赏析,我们认识了汉族民歌的常见体裁号子、山歌和小调,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聆听音乐片段,说出它的体裁。
1.课堂练习。
听辨歌曲(孟姜女、羊工号、槐花几时开、幸福歌、脚夫调),辨别它们分别属于汉族民歌的那个体裁。
2.回顾总结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号子、山歌和小调的基本特点。
3.合作探究。
分两组讨论,说说自己熟悉的汉族民歌或带有民歌演唱特点的歌曲,并演唱片段,看哪组唱的多。
4.课后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们重庆地区的民歌,下节课我们来唱一唱。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我们的汉族民歌有了初步的了解,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多听、多学、多唱,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相信经过我们的传唱,民歌会继续绽放她夺目的光彩!
六、作业:搜集我们重庆地区的民歌
七、板书:
汉族民歌
号子 澧水船夫号子 一领众和、粗犷有力
山歌 弥渡山歌 节奏自由、高亢嘹亮
小调 姑苏风光 节奏规整、婉转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