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任务一:青春之歌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活动一: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再读诗作,要求读得流利,把握好节奏。
2.诵读形式:可以采用范读、自由诵读、小组内互相听读、齐读等方式。
3.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活动二:朗诵展示,真情流露
请根据示例,制作朗诵脚本,真情朗诵。
1.学习朗诵符号的具体作用。
∕ 短暂停顿。
∥ 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
字(着重号) 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
字(波浪线) 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
< 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
> 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
⌒ 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
↗ 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
↘ 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
— 尾音拉长。
2.可参考老师提供的朗诵脚本,动情地朗诵《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朗诵脚本(参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可参考《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脚本的形式,另选择本单元一首打动你们的诗篇,当堂小组合作讨论,为其量身打造一份朗诵脚本,加入诗集。通过合诵或独诵的形式当堂演绎,注意情感的节制与放纵。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级内朗诵。老师录制朗诵视频,分享到班级群内。
活动三:关注作者与写作背景,了解文本内容及主题
第二课时
活动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
1.结合五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以及诗作内容,分别写一段话,表达阅读这五首诗歌的整体感受,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2.你是否还读过这些诗人的其他诗作?是否读过与这五首诗风格类似的诗作?请和大家交流。
篇名 作者 创作时间 作者年龄 创作背景 整体感受 类似作品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年 32 毛泽东《咏蛙》《改诗赠父亲》《贺新郎·别友》《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忆秦
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周恩
来《赤光的宣言》
《立在地球
边上放号》 郭沫若 1919年 27岁 郭沫若《天狗》《炉中煤》金字塔》《地球,我的母亲》、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红烛》 闻一多 1923年 24岁 闻一多《死水》《孤雁》、臧克家《老马》《春鸟》
《峨日朵雪
峰之侧》 昌耀 1962年 26岁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高车》《良宵》、艾青《我爱这土地》
《致云雀》 雪莱 1820年 28岁 雪莱《西风颂》《自由颂《云》
篇名 作者 创作时间 作者年龄 创作背景 整体感受 类似作品
活动二:交流整体阅读体验,初步感受青春价值
通过整理阅读,了解了五位诗人写作作品时的年龄和所处背景,给你带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并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交流整体阅读体验,初步感受青春价值
从类似作品中选出一首你最喜欢的作品,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推荐语,把它推荐给你的同桌。同桌相互评价所写推荐语,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老师抽查交流结果。
课堂作业
阅读第 3 课的两篇小说,要求通读全文,分别梳理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
活动一:阅读作品,了解背景
活动二:概括情节,理清脉络
篇目 情节概括 情节脉络
《百合花》
《哦,香雪》
1946 年中秋节,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我”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后来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用自己的新婚被子送他最后一程。
开端:通讯员带路护送;
发展:向新媳妇借被子;
高潮:通讯员牺牲了,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子。
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台儿沟带来波澜,香雪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了向往已久的塑料铅笔盒。
序幕:火车开进台儿沟;
开端:姑娘们迎接火车;
发展: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局:香雪夜归。
活动三:阅读青春,自由畅谈
这两篇小说都塑造了一群青年形象,谈谈这两篇小说中描述的青春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小组讨论后,代表展示发言。
活动四:感受情节,真情朗诵
从两篇小说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片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同桌听,老师给部分同学录音,并将录音分享到班级群里。
任务二:青春形象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任务一:青春之歌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第四课时
活动一:何谓意象,如何赏析
查阅资料,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知识,了解现代新诗中的意象,以及赏析意象的方法。
了解:什么是意象、意境?意象之间有怎样的组合规律?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表现在哪里?
1.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2.意境是众多意象组成的艺术境界。
3.意象的组合有标准式、并列式、对比式等。
4.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活动二:壮美意象,豪迈意境
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分析理解意象特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单。
词句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表达情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意象特点与情感表达
生机盎然,色彩绚丽
浓艳鲜明,昂然奋进,争先恐后,矫健欢愉
山、林、江、舸、鹰、鱼
慷慨激昂,评论国事,奋笔疾书,激浊扬清,英勇斗争,英姿勃发。
在新时代的浪潮里,他们中流击水,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的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同学
写景词句 观察角度 写景分析 写作效果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写景角度与写作效果
远眺
远景、静景
近观
近景、动景
仰视
高景、动景
视角变化。词人主要通过远眺、近观、仰视、俯瞰等视角的变换来描绘景物。
在景物的着色上,词人只取红、碧二色——“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红、碧二色都富于生命的力度,勃发着生命的光彩,再加上“遍”“透”的程度修饰,一派蓬勃生机跃然纸上。
在景物的状态描写上,词人取动而不取静。写鹰,则是搏击长空;写鱼,则是漫游浅底;写船,则是竞相疾驶;写水,则是滔滔北去。即便是写红枫,也要用个“染”字,“染”是着色的过程,写出了枫叶颜色由淡变深的动态过程。总之,一切景物都处于动态之中,而运动正是生命的体现。
精妙用词 分析鉴赏 表达词人的感受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精妙用词与抒发感受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描绘出枫林的如人工染成的壮美景色。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字写出了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添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击”字准确地描写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
“翔”字本形容鸟盘旋飞翔的状态,词人用其来描写鱼在水中自如游动的神态,形象生动。
上阕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在这样博大的空间里,生命的命运好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敢于与外在世界抗争,呼应了“万类霜天竟自由”这一总结句,形成了开阔豪迈的意境,而宏大的物理空间是博大的心理空间的投射,表现了毛泽东博大的心胸。
活动三:品读语言,感悟诗情
请从下阕中找出体现诗人青春理想激情的字词和使用修辞的语句,进行品读。先独立思考,在书上完成圈画批注,然后回答。
活动四:.写一篇《沁园春·长沙》的阅读札记。
要求:
(1)抓住诗中自己喜欢的意象,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条理清晰,语言通畅,不少于 200 字。
小组内相互交流批改,两个名额主动展示。
第五课时
活动一:互相交流,合作讨论
诗歌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情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红烛 赞美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云雀
分组交流诗歌意象及其特点,并在班里汇报交流结果。
云海、北冰洋、太平洋
雄伟壮丽
勇敢昂扬、奋发进取的精神,热切向往、执着追求的勇气
赤诚、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太阳、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蜘蛛
苍劲、雄浑
面对艰难坎坷,坚强不屈,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自由的化身、欢乐的精灵,超越痛苦和逆境,坦荡泰然,勇于追求自由
和真理
赞美、赞叹
活动二: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首现代诗,你最喜欢哪一首?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开展组间小型朗诵比赛,选出“最佳诵读者”。(注意通过朗诵技巧如重点字词的重读、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铿锵有力、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歌的情感节奏。)
活动三:创作诗歌,抒写“青春·梦想”
以“青春·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抒发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选择恰当的意象,抒发真情实感。
第六课时
活动一:赏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先用铅笔批注在课本上,再在作业本上总结。小组讨论后,各组代表展讲互评。
活动二:赏析《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诵读《峨日朵雪峰之侧》和《致云雀》,小组讨论并汇报展示,赏析这两首诗诗句的妙处。先用铅笔批注在课本上,再在作业本上总结。小组讨论后,各组代表展讲互评。
活动三:任选诗作,写作札记
读写结合,当堂练笔,交流展示。从这四首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写一篇札记。小组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当堂展示
要求:(1)抓住最打动自己的诗句,结合创作背景,也可以适当结合阅读经验或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2)不少于 200 字。
活动四:学有所用,二次创作
结合课上所学的对诗歌语言的赏析以及教师的批改意见,修改自己的诗
作,注意锤炼语言,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让诗句更加生动鲜活。
第七课时
活动一:阅读作品,圈画批注
赏析两篇小说中五个主要的人物形象:通讯员、新媳妇、“我”,香雪、凤娇。
圈画描写人物的语句及关键词、批注人物描写方法、准确地概括形象。
作品 人物 主要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
《百合花》 “我”
通讯员
新媳妇
《哦,香雪》 香雪
凤娇
热情、开朗、
能干
①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②“你怎么参加革命的 ”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③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质朴、憨厚、
腼腆
①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②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③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美丽、善良、
觉悟高
①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②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③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美丽、纯真、
自尊、上进
①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②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③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④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淳朴、勇敢、
泼辣
①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儿替他抱不平呢。②“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③“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活动二:品析“我”最喜欢的青年人
从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说明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形成200字以内的文段,个人发言,小组评价,其他学生依据下列评价量表,对发言情况进行评价。
评分标准 分值 分数
汇报内容充分,基于文本 5
人物形象分析全面合理,概括准确 5
陈述喜爱的理由,真挚充分,打动人心 5
汇报语言清晰流畅,表达自信大方 5
小组团队合作参与程度等 5
小组评价表
活动三:点赞“我”最喜欢的青年人
作家铁凝在谈到她笔下的香雪时说:“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虚无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请仿照这段文字,以“为……点赞”为题,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写一段点评性的抒情文字。
活动四:把握形象,设计头像
小组合作,从两篇小说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在宣传画报上为其制作一个微信主页,包括能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头像,能体现人物个性的签名,并以“他/她”的口吻描述文中的一个经典镜头。完成后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老师拍照,发布在班级微信群里。
第八课时
活动一:赏析环境描写
请共读这两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圈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明确环境氛围营造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鉴赏象征物象
所谓物象,是指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文学作品常常赋予物象以象征意义,比如梅花象征清傲高洁,坚强乐观。这两篇小说中也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即《百合花》中新媳妇家的被子,《哦,香雪》中的铅笔盒。想一想:《百合花》中有几处写到新媳妇家的被子 《哦,香雪》中铅笔盒出现了几次 请对它们分别进行分析,指出它们在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活动三:品读语言魅力
两篇小说都写得人美情美,清新动人,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为大家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四、课堂作业
对于这两篇作品,你喜欢哪一篇?作品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很深?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阅读札记,不少于 400 字。
任务三:青春价值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任务二:青春形象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第九课时 “青春的价值”讨论会
1.编辑班级《青春阅读纪念册》。
2.设计“青春的价值”讨论会。
话题示例:你有怎样的人生理想?你想拥有怎样的青春?为什么青年应当担负时代的责任?怎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
【讨论会流程】
按照讨论话题依次讨论。每个小组按照下列“讨论规则量表”中的维度开展讨论,进行自评。讨论结束后,选派代表发言,须结合阅读体验,有个人看法,言之有物。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发言,可以质疑提问,并要根据“讨论评价量表”,为每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