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燕
歌
行
唐·高适
作者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在边塞诗中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歌颂了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此外,还揭露了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边塞诗的特点:意境雄浑壮阔、感情激昂、气势奔放
文体知识
边塞诗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边塞诗的特点:意境雄浑壮阔、感情激昂、气势奔放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龙城飞将: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无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折杨柳》曲,暗指离乡之意。
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的。
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塞草、大漠、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
雨雪、风沙、碎石
征战事物:铁骑、将军、征人、金鼓、旌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
斧钺、鹰雁、飞箭、流矢
人名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轮台、夜郎、金山、天山、阴山、
长城、玉门关、瀚海、雪海、蓟北、边城、沙场、关山、萧关、
凉州、楼兰、居延、单于
常见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 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 抒发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3. 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
4. 宣泄对战争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批判;
5. 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歌行体”。
吟,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歌,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
引,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题 解
背景
高适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而此诗也是有感而发。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此诗含有讥讽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诗篇的思想深度来自勇敢针砭时弊的精神。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有一部将叫赵刊,他假借张守珪的命令,攻打奚这一少数民族,以便邀功请赏,先是打胜了,后来又吃了败仗。张守珪由于偏袒赵刊,因而在向朝廷汇报的时候,他隐瞒了赵失败的事情,而只报赵获胜的情况。这件事后来泄露了。
这时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可以把它看成是高适当时对边塞战争、对唐军内部情况的概括看法。
疏通句意
.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疏通句意
.
大漠穷秋塞草腓,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孤城落日斗兵稀。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力尽关山未解围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玉箸应啼别离后。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飖那可度,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绝域苍茫更何有。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三时作阵云,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寒声一夜传可斗。 夜里频传的 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相看白刃血纷纷, 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死节从来岂顾勋。 自古尽忠死 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君不见沙场上 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犹忆李将军。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燕歌行(并序)
情:
事:
人:
慷慨悲壮
出师 - 战败 - 被围 - 战死(心愿)
三组对比
士卒效命死节 - 将领侍宠贪功
士卒浴血奋战 - 将领纵情声色
古时李广 - 今之汉将
景:
塞外秋景:大漠、枯草、孤城、落日等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慷慨出征、浴血奋战的情景,高度赞美了战士们保家卫国、不计个人得失的战斗精神,同时也讽刺了将领们好大喜功、不顾战士死活的昏庸与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