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想脉络。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辨音识词
卑劣(bēi liè) 无耻(wú chǐ)
毒手(dú shǒu) 诬蔑(wū miè)
屠杀(tú shā) 悲愤(bēi fèn)
捶击(chuí jī) 恐怖(kǒng bù)
势力(shì lì) 毁灭(huǐ miè)
卑鄙(bēi bǐ) 蛮横(mán hèng)
赋予(fù yǔ)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卑劣:(品质、言行等)卑鄙恶劣
无耻: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毒手: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故意对人进行的一种大量杀戮行为
悲愤:悲痛愤怒
锤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恐怖:由于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势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毁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交给;给予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知人论世
闻一多先生(1899-1946),原名闻家骅[huá],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 ,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走近作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为实现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中国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策划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使人民再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如燎原之势,蓬勃兴起,而国民政府不仅单方面撕毁和平协定,甚至采取暗杀手段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
时代背景
李公朴先生遇害经过:
1946年2月,重庆发生“较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对与会人员大打出手,李公朴先生被打伤。
5月初,李公仆先生带伤回到昆明,与闻一多先生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当局又怕又恨
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为什么这篇讲演被命名为《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遇害后,国民党特务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还是毅然出席了7月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事先并没有准备发言,但混进场的特务抽烟说笑,肆意捣乱。目睹此情此景,他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演,而在这此讲演之后三小时,发生在李公朴身上的惨案再次重演,国民党特务残忍地暗杀了闻一多先生,这次讲演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绝唱,永留史册。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被命名为《最后一次讲演》
时代背景
整体感知
听读录音,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分析探究
1.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2.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4.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解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文本
1.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其二,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
彻底揭露了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
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眼中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有哪些具体表现?)
其一,李公朴无罪却惨遭毒手,足见反动派的邪恶。
其三,杀了人又不敢担责,反而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2.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这句话我们既读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虚伪本质的蔑视,
又能感受到他对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闻一多先生为什么会做出特务们“快完了”的判断?)
一、敌人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
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我们的力量”是什么?)
这句话是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的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民主和平胜利的号召。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昆明的进步青年学生和广大的爱国市民。
黑暗
——指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及其制造的恐怖事件
光明
——指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胜利
4.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先生表明自己愿意和千百个爱国志士一样,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爱憎分明,大义凛然
这句话既是对李公朴先生为民主牺牲最隆重的赞美,又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最后一次讲演
揭露真相,痛斥敌人,颂扬烈士。
号召青年继承传统,英勇斗争。
人民必胜,真理永存。
对反动派的憎恶
对民主和平的信心
作业
1.复习本课字词,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2.模仿录音,用讲演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预习提示:《最后一次讲演》第二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讲演词的文体特点。
2.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拟写讲演词。
文体知识
讲演词是演讲的内容,也叫演讲词、演说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个发表讲话的文稿。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递给听众,使听众在思想上和演讲者产生共鸣。
讲演词
本文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
演讲主要有四种形式:宣读式演讲
背诵式演讲
提纲式演讲
即兴式演讲
主要形式
本文是一篇感彩鲜明的即兴式演讲。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的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
讲演的针对性
讲演的观点
讲演的情感
事件: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
听众:爱国青年、搞暗杀的特务
痛斥敌人无耻罪行—揭露反动派虚弱本质—号召人民奋起斗争
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演讲要点
《最后一次讲演》作为即兴演讲取得成功的原因
即兴讲演有其特殊之处,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演讲者要考虑讲演的时间、讲演时的环境气氛、讲演的视点,听讲对象的观点态度等因素。
即兴讲演
闻一多先生在特务无理取闹的情况下拍案而起,会场上的人们对特务的行为也是义愤填膺,怒火中烧。闻一多先生的讲演字字句句正如一团正义之火,烧得特务们心惊胆,烧得青年们热血沸腾。
1.讲演的语境
讲演者演讲的场合及氛围
《最后一次讲演》的听讲对象有两类:一类是特务,一类是学生。
对特务,闻一多先生以犀利尖锐的语言痛斥其无耻行径。
对青年学生,闻一多先生最大限度地鼓舞他们的斗争勇气。
讲演既分析了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同时又满怀激情,号召青年们起来斗争。
2.讲演的听众
听众的观点、态度,特别是他们与会的目的都是演讲需要考虑的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3.讲演的视点
对反动势力正面指斥,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毫无畏惧,针锋相对,表现强烈的斗争精神。
讲演者在讲演时的立足点、出发点,讲演的视点会根据内容不断变化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时,连用七个“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怒和轻蔑的态度。
3.讲演的视点
“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
“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鼓励人民团结斗争时,闻一多先生则用“我们”表现出演讲者与革命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
3.讲演的视点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不断变化人称,将“他们”“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既团结号召青年进步力量,表现坚定的立场,又对敌人进行了无情揭露,沉重的打击。
语言表达
演讲词中短促犀利,热情如火的语言灌注着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这些都源于这篇演讲词独特的语言表达技巧。
探究本篇讲演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语言表达:
指在口头(说话、讲演、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1、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用词的感彩截然不同。
2、在讲演中大量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
3、反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语气,加强了表达效果。
语气上:
提到李公朴,语气热烈,满怀崇敬,反复称颂给他的“光荣”。
歌颂进步青年等人民的力量,语气充满信心,再三强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斥责反动势力时,语气则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说他们“最卑劣最无耻”。
词语感彩上:
对人民,对先烈,多使用褒义词,如“光荣”“光明”“宝贵的生命”等;
对敌人,则使用了一系列贬义词,如“卑劣”“无耻”“疯狂”“末日”等。
1、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用词的感彩截然不同。
设问句:
作用: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设问句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2、在讲演中大量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
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第一段)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第二段)
反问句:
作用:揭露反动势力卑劣无耻的行径。预言反动派必然失败。
这样的反问句语气凌厉,将敌人置于前夫所指的境地。
2、在讲演中大量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
反问,是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的语气有助于表达鲜明的爱憎情感。
“这成什么话?”(第一段)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第二段)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第五段)
感叹句:
作用:表达演讲者强烈的爱增情感。
2、在讲演中大量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第2段)愤怒
2.“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第5段)赞颂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第5段)期盼
4.“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第11段)鼓舞
指语气上明显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强烈情绪,强调赞叹、惊讶、伤感、愤怒、讥讽等各种情感反应。
反复:
3、反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语气,加强了表达效果。
“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第2段)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等,能够起到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的作用。
对比: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明辨是非。在讲演中运用对比,能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对立揭示,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第2段)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第2段)
临场技巧
讲演除了要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还需要临场技巧
(鼓掌)
(热烈的鼓掌)
(听众表示接受)
(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锤击桌子)
临场演讲时在必要的时候可用手势等体态语言传递信息,营造氛围
作业
结合所学到的讲演词的知识,完成一篇讲演稿
预习提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