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古诗三首》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保边境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凉州词》这首诗写的是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命运的同情。《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体悟诗中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杰”字,会写“亦、雄”等4个字。朗读理解《夏日绝句》,借助重点诗句,想象画面。
2.体会诗句表达的特点和诗人的爱国之情。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古诗《夏日绝句》的主题和写法,感悟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写法,体会对仗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1.复习古诗:《出塞》《凉州词》
2.回顾字词:会读、写和组词。
2.主题回顾: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边关能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是一首激昂、豪放的边塞诗。写出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方法导学
1.自主朗读: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3)读出感情,体会诗意。
2.自主学习:“夏日绝句”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1)借助注释、典故、查字典等方式说说古诗大意。
(2)联系项羽的生平和诗人所处的生活背景,思考为什么诗人会想到项羽。
(3)在空白处批注你对诗句的理解。
3.走近作者:李清照。
4.生字学习:杰、亦、雄、项。
5.重点生字指导:项。
书写指导:左短右长。“工”最后一笔变提。
6.背景链接:了解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7.诗句理解:讲解《夏日绝句》前两句诗句。
(1)理解词语“人杰”“鬼雄”的意思,掌握诗句大意。
诗句大意:活着的时候应该当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该是鬼中的英雄。
(2)明确第一、第二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无论生死,都应该有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
8.诗句理解:讲解《夏日绝句》后两句诗句,了解诗句大意。
诗句大意: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回到江东。
教师:诗人为什么思项羽?“不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9.乌江决战:初步认识到项羽不肯过江东,展现了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教师: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10.朗读悟情:
(1)朗读情感:
前两句:慷慨激越、豪迈雄壮;
后两句:读出缅怀之情、凝重之感。
(2)本诗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赞赏,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慨与谴责。
(三)课外拓展
1.古诗听读:播放视频,听读三首古诗,学生自主交流三首古诗的异同之处。
2.对比学习:
共同点:都传达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3.古诗拓展:王昌龄《出塞(其二)》、王之涣《凉州词》、项羽《垓下歌》
(四)课堂小结
爱国情怀:
(五)素养提升
1.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使龙城飞将在( B )
A.但是 B.只要 C.如果
(2)不教胡马度阴山( C )
A.教育 B.教给 C.令,使
(3)欲饮琵琶马上催( A )
A.将要,正要 B.欲望 C.如果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和《夏日绝句》。
2.课外:搜集喜欢的爱国诗句,理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