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并且更陌生,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懂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有关资料,理解难懂的词句,感受诗歌中追寻的延安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了解延安:观看视频,带领学生认识延安。点明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
2.体裁解析:简单介绍现代诗的相关信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1)现代诗——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2)特点:形式自由;内涵丰富;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
3.走近作者:祁念曾。
(二)初读诗歌
1.朗读欣赏: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检查预习:
(1)诗歌中多次提到的“追寻”是指……。
(2)词语“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理解。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3.朗读指导:
(1)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标出诗歌小节,圈画出韵脚;
(3)圈出“追寻”的内容。
4.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 第1、2节 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 第3、4节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 第5、6节 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三)理解感悟
1.细品诗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第一节。
(1)生字便签:昔( ) 惜( )。
(2)修辞手法:比喻。
一朵朵小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在绿叶间东躲西藏。
(3)朗读:语气低沉、舒缓。“像”“在追寻”后稍作停顿。
2.诗句内涵:
(1)补充完整:
(我追寻延安),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我追寻延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2)说说他们的关系。
燕子追寻“春光”;
小树追寻“雨露、阳光”;
作者追寻“延安”。
(3)引导学生理解“昔日的春光”。
(4)写出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迫切精神。
3.延安足迹:阅读诗歌第二节.
(1)生字便签。
镢头:刨土用的一种农具,类似镐(gǎo)。
(2)学习修辞手法。
(3)了解诗歌中提到的地方,拓展学生视野。
4.精神体现:
(1)延安精神有哪些?
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
(2)标记:诗歌中“追寻”的内容,分别对应哪些“延安精神”。
5.追寻历史:
(1)作者连用四个“追寻”,构出了一幅历史画面。
(2)这四个地方与延安、与延安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3)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6.历史回顾:毛主席在枣园。
枣园: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毛主席在这里写了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7.历史再现:简介杨家岭发生的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杨家岭的认识。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标志着新文学、新文艺的开始,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为人民服务。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歌剧《白毛女》、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等。
8.追寻历史:简介南泥湾发生的历史事件。
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9.品读章节:阅读诗歌第三、四节。
(1)生字便签:雨后春笋 茅屋 满目琳琅 土炕
(2)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比喻)
(3)理解诗中对比的内容及态度,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昔日—现在)
10.对比理解:
(1)“永远告别了…,却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了…,却不能丢…”分别指什么?
(2)填空。
①告别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不能丢、不能忘的原因是________。
11.民族脊梁:了解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
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
12.民族灵魂:阅读诗歌第五节。
(1)生字便签:灿烂辉煌 一旦 但是
(2)体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区别,培养学生语感。
(3)点明主旨:展望未来
13.点睛之笔:阅读诗歌第六节。
(1)理想是________;春光是________;太阳是________。
(2)追寻延安的目的: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四)课堂小结
1.精神传承: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2.延安游学:
鼓励学生,走近革命圣地,重温延安精神;继承延安精神,努力学习。
(五)素养提升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充满深情地歌颂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小组合作,了解更多关于延安精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