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3 19: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6 表里的生物 课时安排 1
主备人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课标 分解 学什么: 会写“脆、拦”等八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到什么程度: 能按照笔画规则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词语。 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怎么学: 1.通过预习和自学等方式认读生字,通过观察和仿写书写生字和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等,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材 分析 1.地位: 本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2.内容: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3.重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情 分析 已知: 三四年级初步学会了默读,六年级上学期已学习“有目的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策略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困难和障碍: 学生对阅读策略仅仅停留在方法的知晓层面,但对于如何进行具体的实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措施: 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回顾以往阅读时采用了怎样的阅读策略,再结合本节课的问题,进行信息的迅速提取。
学习 目标 1.会写“脆、拦”等八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什么 培养重点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评价 任务 说一说“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说一说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第 一 课时
侧重 目标 1.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评价 任务 1.说一说“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2.说一说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回顾预习,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回顾预习: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字词检查: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看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得3星,错1个得2星,错3个以内得1星,书写不够美观减1星。
环 节 二 (二)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 (1)“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2)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交流汇报。 预设:“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文中的“我” 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1.说一说“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2.说一说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环 节 三 (三)研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边找边圈出来。 2.学生边找边汇报。 预设: (1)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心理描写,证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理描写,证明“我” 爱思考。) (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心理描写,证明“我”爱思考。) (4)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我又问。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语言描写,证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3.总结学法: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可以从对“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语句中印证“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这节课我们不仅懂得了对身边不了解的事物要有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还学会了从文中找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来证明人物的品质的方法。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每处一星)
作业 设计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彩色的鸟》《我想知道里边有什么》, 分别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证明。
板书 设计 表里的生物 有好奇心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