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教案(表格式,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教案(表格式,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16:1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草船借箭 课时安排 2
主备人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课标 分解 学生学什么?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学到什么程度? 1.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并能在脱离文本情境下准确应用。 2.阅读课文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故事的内容。 3.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划出描写周瑜、诸葛亮等人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精神品质。 怎样学?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词语情境填空等方法,学生自主识字,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独立地写出本课会写的字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多种方式朗读找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材 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 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 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 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 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 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 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 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 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本文属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风格,学习本文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已有知识和文白对照的方法来阅读古典名著。
学情 分析 已知:学生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 困难和障碍: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文章的关键词语,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掌握字词的能力从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目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条理、清楚、有重点地梳理文章内容。 突破措施:回忆以前学过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如: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内容,按顺序、不遗漏重点情节;遇到人物对话,可以从直接引语转化成间接引语。变换角色,尝试创造性的梳理人物形象。
学习 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评价 任务 1.初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开火车读词语并完成听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诸葛亮、周瑜的人物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的他们怎样的特点。 4.默读阅读链接,圈画不懂的词语,小组交流解决并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第 一 课时
侧重 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评价 任务 1.初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障碍。开火车读词语并完成听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单元导读,明确要素 1.请学生自学单元篇章页。 (1)读一读四句话,想一想:分别介绍了哪一部名著?何以见得? (2)每一句话都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名著的特点,让我们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名著之旅。 (3)找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回顾迁移:大家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阅读名著的经验和方法?(学生自由交流) 二、谈三国,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指名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能否找出本单元语文要素并与同伴交流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方法。
环 节 二 三、检查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词语,检查词语读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 教师重点点拨: (1)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2)“瑜”“督”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来识记、理解。 3.出示本课要求写的11个字,交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学生自主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范写) 能否正确认读、书写本课认读字和生字。
环 节 三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圈出人物,根据故事,完成下面的人物关系图谱。(学习单)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再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提示学生在说每一部分时,注意说清楚主要人物和事情。 (2)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3.提高练习。 诸葛亮在答应周瑜三日内赶造十万支箭的时候,就在脑海里计划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行动方案。(学习单) 能否说出课文的起因、 经过、结果并据此复述课文内容。
作业 设计 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创造性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诸葛亮和周瑜、鲁肃的形象。
板书 设计 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1.猜测词语的意思2.把握故事的内容3.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 反思
第 二 课时
侧重 目标 1.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评价 任务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诸葛亮、周瑜的人物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的他们怎样的特点。 2.默读阅读链接,圈画不懂的词语,小组交流解决并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画出情节图,借助图请学生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经过上节课的初步阅读,你们对文中人物有了怎样的理解?(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些人物的特点。 能否回顾并说出课文起因、经过、结果,复述主要内容。
环 节 二 细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布置学习任务:默读全文,画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并作批注,想一想他的内心活动,说说他有什么特点。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2)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2.引导学生说说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特点。 预设:诸葛亮可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很了解周瑜。 3.教师小结: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我们可以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对这个人物有深入的了解。 4.自主阅读,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去了解周瑜这个人物。 (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5.启发学生思考:读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留意曹操和鲁肃这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预设:鲁肃果然是一个忠义守信的人,答应的事都做到了。 (2)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预设: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十分小心谨慎的人。 能否勾画出描写诸葛亮、周瑜的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出从句子体会到的人物特点。
环 节 三 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阅读链接”为小说的原文。思考:原文中的句子,对应的是课文(改写版)中的哪些情节? 2.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原文——明代话本文白夹杂的语言特色。 小结:《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空城计”等,同学们可以找到原著试着读一读。 能否大致读懂阅读,组内交流不懂的词句并找出原文对应的段落。
作业 设计 自主阅读《三国演义》,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完成配套练习册习题。
板书 设计 5草船借箭 起因:妒忌——周瑜设计陷害 经过:借箭——诸葛亮巧用妙计 结果: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 周瑜 (神机妙算) (心胸狭隘) 曹操 鲁肃 (生性多疑) (忠义守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