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评(有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评(有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3 22: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评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操作或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氨气—浓硫酸 B.检验某溶液是否为碱溶液—测定pH
C.除NaNO3中的NaOH—过量硝酸铜溶液 D.区分纯棉和聚酯纤维—点燃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减少使用塑料袋
3.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酒精 B.葡萄糖
C.碳酸钾 D.淀粉
4.属于有机物的是
A.CO2 B.CaCO3 C.H2CO3 D.CH4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点燃棉花时有烧焦羽毛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6.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H6O3属于有机物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C3H6O3含有三种非金属
D.C3H6O3是由12个原子构成
7.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真丝围巾 B.塑料保鲜袋 C.纯棉衬衣 D.红木家具
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碳酸、酒精、甲烷 B.常见合金:紫铜、黄铜、青铜
C.复合肥:草木灰、硝酸钾、碳铵 D.合成材料:涤纶、腈纶、有机玻璃
9.化学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灼烧棉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乙醇汽油的使用,既环保又经济
C.煤、石油和沼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运用了乳化原理
10.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淀粉+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11.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丙醇属于有机物
B.正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D.正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吃完粽子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洗去手上的油渍
B.粽子香气扑鼻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粽子中的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D.为防止粽子变质,通常在包装袋中放入双吸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空气污染物
C.霉变花生含有可致癌的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
D.施用草木灰(含碳酸钾)既可改良土壤酸性,又能给土壤增加肥力
14.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品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②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解反应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氧化反应 ①遇到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 ②去峡谷、深洞探险——点蜡烛或火把 ③防止菜刀生锈——洗净擦干
C化学实验及数据记录 D化学与健康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酒精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食盐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1:2 ①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②缺碘——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③缺钙——会引发智力低下、侏儒症
A.A B.B C.C D.D
15.不少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下列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钙 B.碘 C.硒 D.铁
二、填空题
1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1)口罩是防疫的必备品,其一次性医用三层口罩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______(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作用。生产原料中用到的聚丙烯属于___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洗手、消毒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84”消毒液能迅速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测量体温是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庭常备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______。
(4)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合理补充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A.鸡肉 B.黄瓜 C.面包
(5)某校要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k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kg。
17.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下列物品
(1)石灰干燥剂的吸水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该反应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2)铁粉脱氧剂的保鲜原理与铁生锈相同。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酒精保鲜卡以淀粉,二氧化硅为载体,吸附酒精制成。
①二氧化硅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②酒精的化学式是______。
18.家庭厨房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常备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和青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使用铁强化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_____(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饮用水的硬度过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
19.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制作三鲜馅饺子的原料主要有面粉、油、韭菜、肉类、虾仁、盐和鸡蛋等。
①食用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硒盐、锌盐等。这里的“碘、硒、锌”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②上述原料除虾仁、肉类外,还可以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
③韭菜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
(2)75%的酒精溶液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请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______。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能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
(3)净化水时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4)家庭中常用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去除尿垢(其中含有碳酸钙)。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______。
(6)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三、实验题
21.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浓硫酸、硫酸铜、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澄清石灰水等起反应.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甲烷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已知装置B、C、D、E中分别盛有浓硫酸、白色无水CuSO4固体、碱石灰、澄清石灰水,而且已知白色无水CuSO4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1)实验步骤:
I.通入甲烷气体.
II.点燃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III.继续通甲烷至玻璃管冷却.
(2)有关现象:
①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②中C中未见变蓝色;③E中未见出现浑浊.
(3)有关数据:
A中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g B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D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反应前 108.0 212.0 131.0
反应后 106.4 212.9 13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类型与____相同.
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过程中通入甲烷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I是___;步骤II是还原氧化铜;步骤III是___.
(4)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_____.
22.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先后是______。A.熄灭酒精灯 B.导管取出水面
(2)由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______(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表。
资料:淀粉溶液遇碘(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溶液中碘酸钾和维生素C的质量(g) 实验现象
KIO3 维生素C
2-1 0.1 0.1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0.005 0.005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0025 0.0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中,1gKIO3的水溶液与1g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含水的质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______。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四、计算题
23.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计算:
(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D
6.A
7.B
8.D
9.B
10.A
11.D
12.D
13.B
14.B
15.A
16. 过滤 有机合成材料 +1或+1价 汞或Hg或水银 B 2 98
17. 放热 氧气 水 是 C2H5OH
18. 鸡蛋 微量 加热煮沸 盖上锅盖
19. 元素 鸡蛋 维生素 C2H5OH
20. 分子在不断运动 维生素 吸附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乳化
21. C CH4+4CuO4Cu+2H2O+CO2 排尽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减小实验误差 108.0g-106.4g=(212.9g-212.0g)××100%+(131.1g-131.0g)××100%=1.6g
22.(1)B
(2)氧气
(3)能
(4)相等
(5)反应物的浓度
(6)淀粉溶液遇KIO3、维生素C不变色,KIO3与维生素C的混合溶液能够使淀粉溶液变蓝
(7)醋酸可能与KIO3反应生成碘
23.(1)2.2g;(2)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