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C.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到河流中 D.超市购物尽量不用塑料袋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同时放出热量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3.小明发现公园里的一些植物茎秆纤细易倒伏,他建议工人师傅施用一定量的
A.碳酸氢铵
B.硫酸钾
C.磷酸二氢钙
D.尿素
4.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3Cl2+2Fe(OH)3+xKOH=2K2FeO4+6KCl+y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①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改变 B.反应①中,可得到纯净的氯气
C.反应②中 x=10,y=6 D.上述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5.能一次性鉴别KOH、澄清石灰水、稀硫酸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CuCl2溶液 B.KCl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Na2CO3溶液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稀释浓硫酸 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B 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 纯铝上留下划痕 铝合金的密度比纯铝大
C 向鸡蛋壳中加醋酸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鸡蛋壳中含有钙元素
D 粉尘爆炸实验 罐内发生爆炸 面粉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 NH4NO3、NaCl 和 NaOH 固体 加水溶解
B 除去 CaCl2 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过滤
C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所以酒精也不能无限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B.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不能用酚酞试液
B.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向生成物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C.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
D.要区分海水和蒸馏水可以用氯化钡溶液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获得氯酸钾分解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
C 区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1.关于硝酸铵(NH4NO3)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属于复合肥料
B.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
C.硝酸铵可以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D.80Kg的硝酸铵与60Kg的尿素【CO(NH2)2)】含氮量相等
12.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固体碳酸钠和盐酸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固体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石灰石
B.用氢氧化钠固体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铵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氢气可发生剧烈爆炸: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
D.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15.相等质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分别与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质量(用各物质化学式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不正确的是
A.NaCl= KCl= CaCl2 B.CaCl2=NaCl>KCl
C.CaCl2>NaCl=KCl D.CaCl2>NaCl>KCl
二、填空题
1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醋酸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
17.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则:
(1)a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2)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3)c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智慧小组同学利用该工具进行探究学习。
离子 OH- Cl-
K+ 乙 丁 戊
Ba2+ 甲 丙
如上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请回答如下问题:
(1)认识符号:名称是________。
(2)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相互反应:五种物质中,在溶液中能相互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氰酸(HCN)是一种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液体,有毒,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在水溶液中呈现强酸性,性质不稳定,水解时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1)氰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和______(填化学符号)。
(2)氰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3)氰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氰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______。
(2)碳还原二氧化碳_____。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
三、实验题
2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_____时,停止加热。
(3)海水晒盐采用上图操作⑥的原理,不采用冷却氯化钠浓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g,蒸馏水______mL。
(2)称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6%(填“>”“<”或“=”)。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4)装瓶、贴标签。
四、计算题
2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NH4NO3+NaOH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2)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D
7.C
8.C
9.B
10.B
11.D
12.B
13.A
14.D
15.C
16.
17.(1)置换反应
(2)产生蓝色沉淀
(3)
18.(1)硝酸根离子
(2)
(3)
(4)
19.(1)CN﹣
(2)复分解反应
(3)2NaCN+CO2+H2O=Na2CO3+2HCN
20.(1)
(2)
(3)
21.(1)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22. ⑤ 有较多的固体出现时 随温度变化不大 3g 47mL < 加速溶解
23.(1)解:样品中含有硝酸铵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
x=0.8g
y=0.85g
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答: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2)解:设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z
z=6.8g
则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0.85g+6.8g=7.65g
答: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7.65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