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焚烧垃圾
C.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D.绿色出行
2.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
4.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稳定 B.是一种纯净物
C.具有导电性 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5.完成下列实验所用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 案
A 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用活性炭
B H2O2 溶液制取 O2,需控制反应的速率 用长颈漏斗替代分液漏斗
C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用澄清石灰水
D 蒸馏时防止水暴沸 烧瓶里放少量碎石
A.A B.B C.C D.D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作燃料
7.同学们将燃着的蜡烛粘在盘子底部,向盘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再将干而冷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方并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初,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实验结束后,玻璃杯内的水面下降 D.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气体只有水蒸气
8.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 B.NiO C.Ni D.CO2
9.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热浓硫酸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
B.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
C.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氯离子和氯原子性质不同,是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D.氧气和液氧的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11.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B.守恒观:10g氢气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0g水
C.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干冰易升华——人工降雨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氧气有助燃性——液氧作燃料
1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B表示的物质有毒
C.C表示的物质可以灭火 D.D对应的物质可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15.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中,属于“真”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B.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C.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D.自然界中“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都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二、填空题
16.碳单质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图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
(2)我国古代用墨绘制和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变色,这是因为________。
(3)石墨用作电极、铜用作导线,因为它们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性。
17.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1)图①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内位于第______周期。
(2)②和③分别表示碳元素两种单质的结构。其中表示的物质可以用作电极的是______。(填序号)
(3)图④中古代字画年深日久也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4)图⑤实验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18.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硫原子_________。
(2)氢分子_________。
(3)金刚石_________。
(4)K+_________。
(5)O2-_________。
(6)2H2O_________。
19.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请回答相关问题。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
(2)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YBa2Cu3O5为其代表之一,其中Cu为+1价,O为-2价,则Y为_________价。
(3)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通过 _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的多少有关。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3)C装置中,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______。
(4)如D装置所示。
①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的方法是:把加热到红热的木炭由瓶口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其中“缓慢伸入”的原因是 ______;
②要想证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需向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则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5)上述四个实验都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题
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G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中仪器_____________组合(填仪器下对应字母,从A~G中选择),可制取并收集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若用H装置收集(2)中制得的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2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果用装置 E 收集氧气,应在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选填“C”“D”或“E”)。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还能制取另外一种常见气体,利用此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若用装置 F 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有同学认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则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四、计算题
23.我县石灰石资源丰富,某石灰厂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向盛有3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石灰石样品/g 25 25 10 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316.2 332.4 m 347.4
(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2)表中m=_____;
(3)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B
6.D
7.A
8.B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C
16.(1)4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非常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
(3)导电
17.(1)二##2
(2)③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密度比空气大
18.(1)S
(2)H2
(3)C
(4)钾离子##1个钾离子
(5)氧离子##1个氧离子
(6)2个水分子
19.(1) 金属 电子
(2)+3
(3) 单质 物理 否 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
20.(1)坩埚钳
(2) AB
(3)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4) 防止过多的氧气逸出装置 浑浊
(5)放出
21.(1)集气瓶
(2) ABEG
(3)a
22.(1) 试管 长颈漏斗
(2) A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3) B D
(4) b 在瓶内装满水(合理即可)
23.(1)10:3:12
(2)342.4
(3)解:由表格可知,第一次中碳酸钙全部反应,此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第一次加入25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0g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