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大象的耳朵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大象的耳朵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21: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看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识记“扇、慢”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痛”、“扇”。
2.通过“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借助疑问词和语气词区分不同角色的语言,读好问句。
3.通过制编绘本故事,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课前预热:
一、课前谈话。
二、出示绘本故事《猜猜谁的耳朵》。
依次出示考拉、小老鼠、小羊、小兔和大象耳朵的图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揭晓课题。
1.顺势导入,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2.指导轻声朗读“朵”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交流故事情节。
3.相机板贴“耷拉”、“竖起来”、“耷拉”。
板块二 制编绘本,融情于境
一、大象出场,登台亮相。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指生读句子。
2、随文识字。
(1)联结旧知,学习多音字“似”。
(2)借助图片,认识多音字“扇”。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耷拉”的意思并能用“耷拉”说话。
3.指导朗读。
二、偶遇兔子,对话交流。
出示: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1.指导读好轻声“慢慢地”,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并拓展到生活实际。
2.字理识字,学习“遇”。
3.聚焦问句: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借助抓“疑问词”、“语气词”,用语调上扬法,学读问句。
4.出示: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1)拆字法学习“竖”。联系生活感受“竖”。
(2)同桌两人分角色读好对话。
三、路遇小羊,对比问句。
出示: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1.活用语调上扬法,读好问句。
2.对比小兔子和小羊的问句,谈谈发现。
四、又遇动物,心生疑窦。
1.借助语气词,练习说话。
2.结合语境,想象对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安”、“自言自语”。
4.巧用拆字法,理解并学习“竖”字。
板块三 预留悬念,总结课堂
一、巧用“妙招”,竖起耳朵。
1.读好问句,引出“竹竿”。
2.此招不妙,“头痛”、“心烦”。
二、齐诵童谣,总结课堂。
1.配乐齐诵童谣,渲染氛围。
2.总结课堂,预留悬念。
三、回顾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点拨方法。
2.指导书写,巡视助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