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画杨桃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画杨桃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21: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遵循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在借助动作、图片、儿歌识字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字理识字法,将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创设语境,将读说写紧密结合,提高了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视、靠、晌”等生字,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倒”,正确书写“图、嘻、哈”。
2.借助标点,指导朗读,读好人物语气。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认识“视、靠、晌”等生字,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倒”,正确书写“图、嘻、哈”。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好动,利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可以弥补识字教学的枯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游戏——水果猜猜猜。
板块一: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1、2自然段,随后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剩余部分。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课文的生字。
2.检测初读课文的效果,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认识词语“摆在、教诲、半晌”。
(2)通过字理识字法,引导学生认识“视”,并积累课后练习“视”字拓展的词语。
3.利用四要素,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候?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自读课文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培养了“眼到、手到、心到”的良好学习习惯。拼音仍是学生认字的拐杖,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本课难读的字;通过字理识字法的渗透,使识字方法追根溯源。巧借助四要素简要了解课文内容,降低了整体感知的难度。】
板块二:结合语境,随文识字
(一)认识“图”字,指导书写。
1.朗读课文开头,在语境中认识“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教师讲解“囗”的书写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随机评价。
(二)捕捉信息,理解运用。
1.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并画出来。
2.了解“我”画杨桃的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练习说话。
3.举一反三,拓展AABB的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三)借多媒体,突破难点。
1.引导学生弄明白“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随机播放微课,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座”和“坐”。
2.创设语境,让学生正确运用“座”和“坐”,加强巩固。
3.借助动作、图片,理解识记“靠”。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让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在识字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分散写字更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板块三:归纳总结,指导写字
1.讲解“嘻”的写法要点,指导学生练写。
2.对比发现“囗”和“口”字旁的异同。
3.教师小结,放手让学生自己书写“哈”字。
【设计意图:利用微课,形象直观地指导书写,归类同一部首的书写要领,由一个字的书写掌握一类字的书写。】
板块四:巧借标点,指导朗读
1.借助“?”“!”和“——”,读好人物语气。
2.在朗读中理解“哈哈大笑”带有嘲笑之意。
【设计意图:巧用标点,引导学生读好人物语气,理解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