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24 09: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欣赏。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孟姜女》和《幸福歌》。《澧水船夫号子》是流行于湖南澧水一带的船夫号子,是船工们行船时演唱的歌曲。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歌曲开头为平水号子,通过由弱及强的劳动节奏衬词,展现了船工们摇船自远而近、徐徐而来的情景。欣赏时注意体会民歌与地理环境、方言之间的关系。《脚夫调》是一首陕西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弥渡山歌》采用比兴手法,前三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一句才切入主题,具有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云南山歌的独特风格。《姑苏风光》是一首表现对家乡热爱的江苏小调,是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鲜花调][湘江浪]等几个独立的曲调连缀而成的一首较为大型的叙事性歌曲。教材节选的是[码头调]。此曲在旋律音调方面具有典型的江南小调特点。《孟姜女》是在江苏民歌《孟姜女》曲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幸福歌》》是根据一首湖北天门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前半部分的和腔用重复的手法巩固了主腔的地位,后半部分的和腔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通过作品欣赏,对汉族民歌的类别与特征初步了解。
第二部分,讲解音乐知识——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讲解汉族民歌的起源、地位、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等)及其特征。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汉族民歌,感受并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并理解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
2.掌握相关音乐知识,如号子、山歌、小调等。
3.了解汉族民歌的现状及发展。
(二)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通过六首音乐作品鉴赏,使学生明白汉族民歌的分类及其特征,培育在听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2.艺术表现:通过鉴赏、歌唱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兴趣,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3.文化理解: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作品中,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知道音乐情感与音乐情绪的相关概念。(2)能感受到音乐作品能影响人的情感变化。
2.难点:能聆听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中已初步学习过音乐知识,本课旨在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力求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汉族民歌的来源、分类和特征,能聆辨别出音乐作品的分类,这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展示作品创作背景资料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去理解、体会汉族民歌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聆听感悟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汉族民歌。
(二)新课讲授
教师介绍民歌及汉族民歌的概念,帮助同学们初步了解民族歌曲。
民歌: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汉族民歌:我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体裁有号子、山歌、小调等。
1.号子
(1)概念: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2)歌唱方式: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的歌词是劳动指挥者对劳动大众的召唤,曲调富于变化,和唱部分的歌词是应和领唱者的衬词,或是劳动中的吆喝,或者是对领唱者歌词的简单重复,其曲调也常常比较简单而缺少变化。
(3)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
(4)作品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①教师进行歌曲介绍。
这是流行于湖南澧水一带的船夫号子,是船工们行船时演唱的歌曲。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歌曲开头为平水号子,通过由弱及强的劳动节奏衬词,展现了船工们摇船自远而近、徐徐而来的情景。
②欣赏歌曲并分析作品的音乐节奏特点和表达的音乐主题。
全曲通过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到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再到最后恢复平缓的写作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战胜险滩的过程,展现了船夫们勇敢坚强的性格。
2.山歌
(1)概念: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特点: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淳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山歌多无规整的节拍,旋律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
(3)分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类。
(4)作品欣赏:脚夫调
①教师进行歌曲介绍。
《脚夫调》是一首陕西信天游,流行在绥、米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一种山歌形式。
②欣赏歌曲并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表达的音乐情绪。
《脚夫调》它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音调,深刻地抒发了一个被地主老财逼出门外,有家不能归的脚夫的愤懑心情,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
(5)作品欣赏:弥渡山歌
①教师进行歌曲介绍。
《弥渡山歌》采用比兴手法,前三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一句才切入主题,具有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云南山歌的独特风格。
②师生共同欣赏歌曲。
3.小调
(1)概念: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与号子和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
(2)特点:小调的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易于流传。其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从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到日常生活、风俗、爱情、游戏等,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
(3)分类: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
(4)作品欣赏:姑苏风光
①教师进行歌曲介绍。这是一首表现对家乡热爱的江苏小调,是由[码头调] [满江红] [六花六节] [鲜花调][湘江浪]等几个独立的曲调连缀而成的一首较为大型的叙事性歌曲。我们这里节选的是[码头调]。此曲在旋律音调方面具有典型的江南小调特点。
②师生共同欣赏歌曲。
(5)作品欣赏:孟姜女
①教师进行歌曲介绍。
本课学习的《孟姜女》是在江苏民歌《孟姜女》曲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②师生共同欣赏歌曲。
(6)作品欣赏:幸福歌
①教师进行歌曲介绍。
《幸福歌》是民间歌手根据一首湖北天门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前半部分的和腔用重复的手法巩固了主腔的地位,后半部分的和腔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
②师生共同欣赏歌曲。
(三)拓展与探究
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民歌《孟姜女》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3节 汉族民歌
作品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孟姜女》、《幸福歌》
音乐知识:汉族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