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志家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二)了解古琴的知识和相关的音乐知识
(三)拓展了解我国其他古代乐器,初步理解我国古代音乐概况
(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古琴的相关知识,了解《流水》《广陵散》涉及到的音乐常识
2、掌握《流水》中的“起”“承”“转”“合”民族传统的曲式结构
难点:感受古琴的韵味,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影视《赤壁》片段(古琴合作)
设计意图:由于当代中学生受影视和通俗、流行等商业音乐的影响,他们接触的许多影视和音乐中含有大量的古代文人音乐的元素,如影视《赤壁》中的古琴合作,因此以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影视作为本课的导入比较妥当。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内容是有关诸葛亮和周瑜的合作,那他们通过什么乐器述说自己的情感呢?
播放视频( 2:30分钟)
师:他们合作的是什么乐器呢?
生:“古琴”,(古筝)
师:我听见有两个答案,刚才看见的是古琴,那它和古筝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现在我就带你们去看看文人的音乐。
(二)新课教学
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繁体字“樂” 的理解,可以引出古琴,通过这种讲解能引导学生
很形象的记住古琴;讲解“古琴的文学魅力”上,诗句一定要精选,即选取
含有古琴不同称谓(“琴、五弦、七弦、瑶琴”)的诗句,请学生有感情的朗
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并讲解5-7弦的发展和体验不同的称谓。
师:我们从最源头的乐开始讲解,“樂”字(注:繁体字),其形如木上张丝(弦),也就是琴瑟之类弦乐器的象征;以后又扩指包括音乐舞蹈、诗歌在内的综合艺术形成;再继而从音乐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转意指快乐。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不是真如“樂”字所述。
师:同学们数一下,它有几根弦?
生:7根
师:对,古琴又称“琴”“七弦琴”“瑶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那么古琴在文学上的地位是如何的呢?它在诗歌中是如何见证的。
展示幻灯片
师:请一位同学朗诵幻灯里出现的诗句
生:《诗经》“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尚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 而天下治”
《弹琴》“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潇湘神》 刘禹锡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师:琴、五弦琴、七弦、瑶琴都是指古琴,那《尚书》里提到的五弦是古琴的最早形式,后来演变为七弦。古琴在“四艺”——琴、棋、书、画中位居首位,那为什么诗人这么喜欢古琴呢?
生:(…)
师:很好,诗歌,本来就是用来歌唱的,只是在流传过程中琴谱容易流失,而只有诗歌流传下来。古琴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乐器,它之所以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和文人是分不开的古琴也是文人们必学的乐器。
展示幻灯片
师: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三大类,即所谓:泛音、散音、按音。
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所谓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所谓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婉转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
师:我们来欣赏一段古琴介绍的视频
播放视频( 1:30分钟)
师:古琴曲之所以可以传下来免不了有像“文字”这样的载体,它就是“减字谱”
展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不认识
师:那我来简单介绍下( )
师:我国的古琴历史悠久,现在还保存着一些名琴,例如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 介绍)
师:古琴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是否可以用天籁之音描述呢?我们一起去聆听《梅花三弄》,它是诗人托物言志的表现,赞颂文人高洁的品格,由笛曲改编。
播放视频( 35秒)
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流水》的欣赏和民族传统的曲式“起”“承”“转”“合”的讲解上,提供学生4幅和音乐对应的四段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用图景和知识点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凭借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来理解整首曲子。
《流水》和《广陵散》都结合了一些历史问题,内容讲述了两个故事,若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则可以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下讲述故事给同学听,这部分讲解充分体现学科综合。
师:同学们知道“知音”出自哪里吗?
生:(…)
师:对,是高山流水,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师:我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下这个故事
生:(…)
师:很好,《流水》见证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友谊,本来《高山流水》只是一首的,
但是流传到后来分为了两首,下面我们欣赏《流水》,看看你们能不能成为伯牙的知己。
下面有4幅不同的画面和四段不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们帮它们一一对应,注意听,它们的变化非常微妙。
播放视频( 合计:3:10分钟)
图二(合)
图一(起)
1
2
图三(承)
图四(转)
3
4
(上述由学生欣赏后逐步解决)
师:从涓涓的山泉“起”呈现的音乐主题,之后“承”接了(“起”就是主题的乐句)变为江河,随之一“转”即转变,它的乐句和前两个乐句产生了强大的对比,曲风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刻画了汹涌的大海,最后“合”,回到了平静。“起、承、转、合”是我们常用的民族传统曲式。
师:1977年,美国宇航局为了探索外太空生命,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探测器上搭载了一张金唱片,金唱片中,就录制了我国琴曲《流水》。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流水》
播放视频(1:15分钟)
师:你们知道《笑傲江湖》中武林人士抢的是什么呢?
生:(…)
师:其实,他们争夺的是一本琴曲(琴谱),即《广陵散》。
师:同学们听过《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吗?
生:(…)
(讲述《广陵散》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开始先作泥瓦匠混入韩宫,但行刺失败,后来他知道韩王好乐,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漆身吞碳,已无人相识。他出色的琴技轰动了远近的听众,最后利用韩王请他进宫演奏的机会,乘秦王不备,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了不连累母亲,聂政毁容自尽。)
师:《广陵散》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它本身有二十几分钟,这里选取其中一部分我们来听一下这首琴曲是如何表现杀气的。
播放视频(5分钟内)------后面讲故事作为背景
师:这首琴曲之所以会这么出名,不得不提嵇康,(讲述:嵇康除在文学,思想上取得重要成就外,还在音乐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面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嵇康是愤然不平,为表示反抗,他经常逃入山林,与竹林七贤相与邀游。正因嵇康这种愤世嫉俗的表现,使他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上才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但是《广陵散》因他而流芳百世。)
师:《广陵散》一代名曲是经过他加工而成,在流传过程中,就像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当然也不外乎《广陵散》有嵇康的个人感情因素在里面。
师:我们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即古筝和古琴的对比
展示幻灯片
师:从年代上古琴是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从造型上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从音区和音色上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从琴谱上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师:我们欣赏一段古筝曲《渔舟唱晚》,和古琴的音色对比下。
播放音频(1分钟)
师:除了古琴,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当属吹奏乐器,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其中的一个乐器——埙
播放视频(1:20分钟)
师:埙的音色如何?你们觉得像什么声音?
生:(…)
师:对,很低沉,像有人在哭泣。
展示幻灯片
师:认得这样乐器吗?
生:(…)
师:它就是曾侯乙编钟,我国古代编钟之王,它的出土,我们发现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1800年。而且一个钟敲出两个音,相隔小三度。
播放视频(1分钟)
展示幻灯片
师:这件乐器不陌生吧——琵琶,它最有名的曲子《十面埋伏》,乐曲描写的是据楚汉战争,主角是刘邦,《霸王卸甲》主角是项羽,因此两首曲子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去感受下激烈的战斗气氛。
播放视频(2分钟)
师:在我们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浓厚的我国古代的气息,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一起再去领略下那值得我们自豪的场面。
播放视频(4分钟内)
展示幻灯片
(三)课堂小结
师:你们看到的是中国十大古乐曲,请同学们在课下自己去听课上没欣赏过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渊源流淌,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我们伟大的传统音乐。下课!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