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3.5作品鉴赏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3.5作品鉴赏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24 09: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属高中阶段音乐学科,需1课时完成。了解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
二、教学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打击乐演奏的方法,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
(二)教学难点: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把握节奏的准确性。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有一定了解,但仅限于对乐曲的力度、速度方面的了解,并不能很准确的掌握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的内在意义。需要多加强欣赏练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材分析:
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多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快板。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喜鹊、鹦鹉图片,让同学们辨别,播放锦鸡图片,这种类似喜鹊和大鹦鹉的动物看同学们知不知道。
1、教师介绍锦鸡:锦鸡形状类似喜鹊、大鹦鹉,背部有黄、红两种纹理。嘴红、绿顶、红肚。脚爪利害,喜欢打斗。学名:白腹锦鸡、红腹锦鸡。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分布在陕西(商洛)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锦鸡的形态特征: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配合图片给学生欣赏)
(二)出示课题:锦鸡出山
1、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土家族。2、欣赏《锦鸡出山》
(1)视听《锦鸡出山》全曲,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安排学生思考1、2分钟)A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B《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以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2)分段欣赏《锦鸡出山》,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分析每段所表现的生活形象。(每一段听完都给学生思考时间来回答问题)
《锦鸡出山》的全曲设下了五个小标题,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揭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第一段“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速度中快,节奏由松到紧,由疏到密,力度平稳柔和。(提问表现了什么景色?情绪?)
第二段“ 结队出山”:稍快的速度,节奏有疏到密,力度由弱至强,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提问节奏如何变化?音量如何变化?变现了锦鸡结对出山怎么的景象?)
第三段“溪间戏游”:稍快,前面简洁松弛,后面紧凑密集,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提问节奏如何变化?变现了锦鸡怎样的情景?)
第四段“众御顽敌”:以变化的速度,强位置和弱位置上的重音,疏松的节奏转化为密集的节奏等手段,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提问节奏如何变化?变现的怎么的情景?)
第五段“ 荣归”:中速,节奏严谨稳健,力度由强到弱,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最后的渐弱暗示它们远去归山的景象。(提问节奏如何变化?音量如何变化?表现了锦鸡怎么的形象?)
(3)、欣赏全曲《锦鸡出山》体会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并让同学们实践打击出正确的节奏。(给同学们练习的时间后并表演)
A教师教学生击打(课前准备的矿泉水瓶,里面装半瓶沙子)
B学生自由练习击打 C分组进行击打
D抽同学上台进行击打(教师多进行鼓励)
3、视听《滚核桃》
(1)欣赏全曲,之后回答问题。乐曲中用了什么乐器?(鼓、快板)全曲分为几段?(头、身、尾)
乐曲表现了哪些景象?表达了农民怎样的心情?(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分段欣赏:头、身、尾。(学生模仿各段动作及音响。用鼓棒在桌面轻轻敲击、双手敲击鼓棒、用核桃和脸盆等来完成。可看屏幕上的提示)
(3)、全曲欣赏。师生共同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三)、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四)、聆听《老虎磨牙》、《鸭子拌嘴》(了解不同的打击乐曲)
(五)实践与探究、课后作业(让学生参与打击乐的艺术实践活动,并从中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课后探究训练(龟兔赛跑),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打击乐器以小组形式进行以节奏为主的创作活动,并加以展示。
2、创设情境(课件图片、动画展示),秋天的落叶随着鸣鸣秋风沙沙作响、清泉叮咚,不时还会传来鸟鸣声,美丽的景色把天使也引来唱着好听的欢乐颂。根据不同的音响小组排练,完成作品《秋天交响》。
(六)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鼓乐声中离开教室。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我采用了鹦鹉的各种图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锦鸡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欣赏乐曲时,我并没有直接地把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现的情绪以及知识性的概念、盘托而出地告诉学生,而是先给出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最后才讨论、总结。课堂上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视、听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
听完乐曲后我选了两首课外的打击乐《老虎磨牙》、《鸭子拌嘴》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其他的打击乐。课后作业我选择了《龟兔赛跑》、《秋天交响》这两首来完成打击乐。
不足之处就是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还不是很理想。因此,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还需进一步地探究。需要老师再耐心一点,要求再到位一点,不要吝啬小组活动的时间,慢慢建立学生的信心。
总之,教完《锦鸡出山》这一课,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顺利地完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积极性挺高的,能很好的配合教师完成课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