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的学习,感受《芬兰颂》中的爱国情感,体会其民族精神,愿意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享受民族乐派作品的魅力,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对交响乐产生初步的兴趣,且学会用理性的手段去分析感性的事物。
2、学生通过音乐分析、视唱主题等方法,积极参与并感受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直观地感受、体验作品音乐情绪,理解音乐的内涵,更深入地走近《芬兰颂》。
3、通过本课的学习,可学生以初步认识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着重聆听几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作
品中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作品背景出发,感受不同音乐情绪中,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引导
欣赏作品《芬兰颂》演奏视频片段
2、课上导入
提问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
教师补充介绍《芬兰颂》作品背景。
【设计意图】情景铺设,激发学生兴趣,为赏析作品做准备。
二、新课
(一)深入解析作品
1、对比赏析动机(苦难、斗争)
分别聆听两段主题音乐,让学生选择主题文字(苦难、斗争)
提问学生选择的理由。
【设计意图】从明了的文字入手,通过直观的感受将音乐与文字相对应,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
2、引子:苦难动机
(1)再次聆听,分辨主奏乐器:铜管乐。
(2)分析音色、音域
音色:粗犷有力;
音域:中低音区。
(3)唱旋律,感受旋律线走向:下行。
(4)二唱旋律,分析力度、速度
力度:强,强到突强、推动渐强;
速度:较慢。
(5)小结音乐情绪:沉重压抑,隐含了人民的反抗力量、对自由的渴望。【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绪。
3、苦难圣咏主题
(1)聆听分辨主奏乐器:木管、弦乐。
(2)仔细分析音乐要素
节奏:松弛;
速度:较慢;
力度:较弱;
旋律线走向:下行;
情绪:伤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尝试分析,体会音乐情绪。
4、战斗场面
(1)聆听号召动机,分辨领奏乐器
(2)分析节奏、速度、音乐情绪
(3)对比欣赏苦难动机
引子部分出现的苦难动机、战斗场面出现的苦难动机:不同场景中相同的的主题音乐,速度有变化。
(4)聆听音乐,结合曲谱选择对应的音乐动机:抗争动机、庆典动机。
【设计意图】对比是鉴赏中常使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情景中相同主题音乐的变化及发展。
5、赞美诗主题
(1)听旋律,感受音乐情绪:柔和平静。
(2)看演唱,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3)带学生学唱中文版歌曲,先唱旋律,再唱歌词。
【设计意图】视听唱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6、强调作品重要性
对芬兰当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完整聆听(结构梳理)
完整欣赏演出视频,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作品结构框架图:
引子+苦难圣咏+战斗场面+赞美诗主题+曲终高潮
【设计意图】聆听的同时要求梳理作品主线,让学生更关注音乐、更集中精力聆
听音乐。
三、拓展
1、了解作曲家
向学生着重介绍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爱国情怀,强调西贝柳斯在芬兰以及世界音乐史中的崇高地位。
2、介绍民族乐派
(1)概括叙述民族乐派的定义,拓展补充世界著名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2)中国民族乐派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轴线,链接中西方音乐,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历史更有代入感地理解作品。
四、课堂总结、组织教学
欣赏芬兰老百姓千人大合唱《芬兰颂》。
【本课总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本着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围绕着“在赏析作品中,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特征”这个教学目标,扎实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态度以及以生为本、以师为导、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