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作品鉴赏弥渡山歌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作品鉴赏弥渡山歌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24 10: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弥渡山歌》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了解南方民歌及民歌的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可以认同因为地理位置、生活习俗、语言特色、文化传统及审美观念等造成的南方民歌特有的地方风格,并对原因进行探究。 2.会唱民歌《弥渡山歌》,并了解其他民歌。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 学 重 难 点 (一)教学重点 会唱民歌《弥渡山歌》。 (二)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感受民歌特有的地方与民族风格。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音阶联系、节奏训练。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云南省著名景点图片,请同学说说是哪个省,有哪些民歌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 2.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3.教师点评,“彩云之南”的云南,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问题:多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请学生仔细聆听并判断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民歌。 质疑:学生汇报,教师问题递进,如何判断的?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伴奏乐器、歌词、演唱风格等。 总结:课件展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体现在节奏、旋律、歌词、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 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 (二)新课教学 过渡:课件视频展示云南小县:弥渡,一个边疆小县,却风景引人遐想,心旷神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具有丰富的民歌资源,诸如《小河流淌》、《绣荷包》皆出自此地,誉为“民歌之乡”。 1.出示《弥渡山歌》。 问题:学生带问题聆听歌曲。①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小调、劳动号子、山歌)?②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比有什么特色?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总结:弥渡民歌具有委婉、流畅、细腻、飘逸等特点,有别于西北民歌的粗狂、豪放、高亢、狂野的特点。 (三)欣赏歌曲 1.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自然环境并描述。 学生讨论汇报。 2.感受并描述歌词所表现的意境表达及情感诉求。 学生讨论汇报。 总结:描述出弥渡小县有山有水、有树有花,青山绿水、风光秀丽的宜人环境;歌词内容含蓄,充满情感,用比兴的手法,虽是写景,实是咏物抒情、借景抒情,表达出大胆追求纯洁爱情的情感诉求。 总结:《弥渡山歌》注重的是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形成。 3. 分析旋律组成。 学生讨论汇报。 总结:引腔,两个小结的长音;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再次出现引腔,强化主题。 (四)学唱歌曲 1.学唱引腔。教师范唱,学生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感受并了解山歌中很常见的风格特点——自由。 2.学唱主体部分。教师范唱主体部分,学生学唱,注意指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并探究山歌的旋律特点——旋律起伏较大。 3.引导学生唱整个歌曲,进一步完整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五)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汇报在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方民歌的有关资料,了解南方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等,探讨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民族特点与地方特点。 总结:地理位置、生活习俗、语言特色、文化传统及审美观念等造成的南方民歌特有的地方风格,致使弥渡民歌旋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总体给人的感受是唱腔优美流畅、动听抒情。 2.学生讨论交流还有哪些著名的南方民歌,进一步探究并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节奏、旋律、曲式、曲调等特点。 3.教师展示其他地方民歌谱例、歌曲,如浙江民歌、湖北民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云南民歌的特点。 (六)课后练习 1.通过学习《弥渡山歌》明晰其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会对歌曲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举例其他地方的民歌来说明这一原因。 2.思考歌词内容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
板 书 设 计 飘逸南国风之弥渡山歌 一、说云南 二、欣赏歌曲说感受 三、南方民歌的特点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主要思路就是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进行课程的探究,并构建知识体系。为了充分体现音乐的表现力,在学生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学生交流感想,体验情感,并进一步分析旋律,了解民歌的曲调等。而对于南方民歌的地方风格则是尝试了学生归纳的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拓展,对学生的初步认识起到引导深化作用。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