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湖心亭看雪
新知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你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啊?
可是西湖当地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妆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
4、积累文言词语。
新知讲解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著名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明亡后,消极避居浙江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其文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作品大多缅怀往昔风月,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痛和沧桑之感,以寄托故国之思。
诵读全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毳( )衣
雾凇( )
沆 ( )砀(dàng )
铺毡( )
更( )定
.
.
崇( ) 祯( )
更( )有此人
强( )饮
chóng
zhēn
cuì
sōng
hàng
gēng
zhān
gèng
qiǎng
一芥( ) 余挐( )
喃喃( )
jiè ná
nán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读准停顿
天与云与山与水
/ / /
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解释红色字: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是日更定 是: 更定:
3.挐一小船 挐:
4.用毳衣炉火 毳衣:
5.雾松沆砀:
6.上下一白 一:
7.惟长堤一痕 惟:
8.余舟一芥 芥:
消失。
这 指晚上八点左右。
撑船。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全。
只。
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9.铺毡对坐 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更: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白:
12.客此 客:
13.及下船 及:
14.喃喃:
相对。
哪里。 还。
痛快。 指酒杯。
客居。
等到。
小声地不断念叨。
一词多义
一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更 更定 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 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白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 见余,大喜 强饮三大白而别
全。 数目,大写是“壹”。
还。
这。 表判断
消失。 与世隔绝。
白色 酒杯
非常 大的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 古: 今: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 今:
强:古: 今:
我。 剩余,多余。
酒杯。 颜色、光亮
竭力、尽力 强大
词类活用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与余舟一芥 芥:
拥毳衣炉火 炉火:
通假字 拏一小船: 拏:
客居。
像小草一样微小。
带着炉火
通“桡”,撑船
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
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读课文,勾画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体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读课文,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段景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内容上: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 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都是从视觉方面写景的。
②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到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能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不能。因为文中量词表现出事物的渺小,有一种苍芒静寂之感,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既于微观中显出宏观,烘托出铺天盖地的雪景,也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
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
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即白描手法),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白 描
例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手法写景
白描手法写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合作探究】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独”,独自,它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独”的作用:
①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③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暗示作者的“痴;
④为下文作伏笔。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与豪爽之情了;
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丰,印象极深;
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痴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行 是日更定,大雪独行
景(奇景):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白描)
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说说“痴”体现作者怎样的特点和情趣?
体现作者:
①对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独特美景的热爱和迷醉;
②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情趣;
③不随流俗、清高自赏的闲情雅致;
④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委婉地传达出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慨叹。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独去湖心亭赏雪,描绘了湖心亭的美丽雪景,并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是日,更定矣( )
余孥一小舟( )
见余大喜 ( )
及下船( )
雾凇沆砀
湖中人鸟声俱绝
莫说相公痴
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上下一 白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4)在《湖心亭看雪》 中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5)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拓展提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下列加词有错的一项是( )
A.歌吹为风( 吹过来 ) B.始极其浓媚( 到达极点 )
C.艳冶极矣( 美丽,妖艳 ) 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享受 )
2)翻译句子:
A.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B.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哪句?
作业布置
1、阅读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题目。
1)“独钓寒江雪”和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2、请结合文章内容,给湖心亭拟一副对联。
痴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自然
痴景
(奇景)
(白描)
湖心亭看雪
痴人
痴情
(雅趣)
大雪独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 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
4、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 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
【学习难点】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 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啊?
宋代诗人苏轼曾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的美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只言山色秋萧瑟,绣出西湖三四峰。”
可是西湖当地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妆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雪。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他是继明代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的散文家。其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亡之后,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之中。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淡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见一斑。
湖心亭:
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关于“白描”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的勾勒出人物神情面貌或景物神韵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文章结构:
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用白描的手法,描绘西湖雪景。
第二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结尾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独去湖心亭赏雪,描绘了湖心亭的美丽雪景,并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写作方法: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更定 ( ) 拥毳衣( )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余舟一芥( ) 铺毡对坐( ) 余挐一小船( ) 喃喃( )
加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
2.是日更定 是: 更定: 。
3.挐一小船 挐: 。
4.用毳衣炉火 毳衣:
5.雾松沆砀:
6.上下一白 一:
7.惟长堤一痕 惟:
8.余舟一芥 芥:
9.铺毡对坐 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更: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白:
12.客此 客:
13.及下船 及:
14.喃喃:
一词多义。
一 ①上下一白 ②长堤一痕
更 ①更定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 ①是日更定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白 ①上下一白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 ①见余,大喜 ②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 古: 今: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 今:
强:古: 今:
词类活用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与余舟一芥 芥:
拥毳衣炉火 炉火:
通假字
拏一小船: 拏:
特殊句式
1.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更有痴似相公者”,原顺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似相公”是修饰“痴”的状语结构。
2.大雪三日
定语后置。原义为“下了三天大雪”,全句省略了动词“雨”或“下”,“大雪”是全句的宾语,理当前置,现在却放于定语“三日”之后,所以说是定语前置。
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新课学习】
读课文,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文言词语归类积累。
读课文,勾画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说说这些景色给你的感受。这段景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能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
【合作探究】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说说“痴”体现作者怎样的特点和情趣?
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扩展延伸】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下列加词有错的一项是( )
A.歌吹为风( 吹过来 ) B.始极其浓媚( 到达极点 )
C.艳冶极矣( 美丽,妖艳 ) 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享受 )
2)翻译句子:
A.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B.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哪句?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是日,更定矣( )
余孥一小舟( )
见余大喜 ( )
及下船( )
雾凇沆砀
湖中人鸟声俱绝
莫说相公痴
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上下一 白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4)在《湖心亭看雪》 中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5)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理解默写填空:
(1)文中正面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2) 江雪 中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 应的诗句是 . .
(3) 江雪 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本文中 . 一句意境相近.
(4) 湖心亭看雪 开头交代西湖环境的句子是: .
(5)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作业布置】
1、阅读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题目。
1)“独钓寒江雪”和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2、请结合文章内容,给湖心亭拟一副对联。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 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
4、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 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
【学习难点】
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 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啊?
宋代诗人苏轼曾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的美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只言山色秋萧瑟,绣出西湖三四峰。”
可是西湖当地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妆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雪。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他是继明代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的散文家。其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亡之后,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之中。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淡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见一斑。
湖心亭:
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关于“白描”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的勾勒出人物神情面貌或景物神韵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文章结构:
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用白描的手法,描绘西湖雪景。
第二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结尾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独去湖心亭赏雪,描绘了湖心亭的美丽雪景,并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写作方法: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更定 ( ) 拥毳衣( )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余舟一芥( ) 铺毡对坐( ) 余挐一小船( ) 喃喃( )
【答案】
更定 ( gēng ) 拥毳衣( cuì ) 崇祯( zhēn ) 雾凇( sōng ) 沆砀( hàng dàng )
余舟一芥( jiè ) 铺毡对坐 ( zhān ) 余挐一小船( ná ) 喃喃( nán )
加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
2.是日更定 是: 更定: 。
3.挐一小船 挐: 。
4.用毳衣炉火 毳衣:
5.雾松沆砀:
6.上下一白 一:
7.惟长堤一痕 惟:
8.余舟一芥 芥:
9.铺毡对坐 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 更: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白:
12.客此 客:
13.及下船 及:
14.喃喃:
【答案】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2.是日更定 是:这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 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
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 一:全。
7.惟长堤一痕 惟:只。
8.余舟一芥 芥: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9.铺毡对坐 对:相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
13.及下船 及:等到。
14.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一词多义。
一 ①上下一白 ②长堤一痕
更 ①更定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 ①是日更定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白 ①上下一白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 ①见余,大喜 ②强饮三大白而别
【答案】
一 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 ①更定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是 ①是日更定 这。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白 ①上下一白 白色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
大 ①见余,大喜 非常 ②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的
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 古: 今: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 今:
强:古: 今:
【答案】
余住西湖 余:古:我。 今:剩余,多余。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酒杯。 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
强:竭力、尽力 今:强大
词类活用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与余舟一芥 芥:
拥毳衣炉火 炉火:
【答案】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客居。
与余舟一芥 芥:像小草一样微小。
拥毳衣炉火 炉火:带着炉火
通假字
拏一小船: 拏:
【答案】拏一小船: 拏,通“桡”,撑船
特殊句式
1.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更有痴似相公者”,原顺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似相公”是修饰“痴”的状语结构。
2.大雪三日
定语后置。原义为“下了三天大雪”,全句省略了动词“雨”或“下”,“大雪”是全句的宾语,理当前置,现在却放于定语“三日”之后,所以说是定语前置。
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
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
5.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6.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7.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新课学习】
读课文,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文言词语归类积累。
读课文,勾画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答案】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遇知音。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案】体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说说这些景色给你的感受。这段景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案】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内容上: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 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都是从视觉方面写景的。
②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案】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到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案】
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能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答案】
不能。因为文中量词表现出事物的渺小,有一种苍芒静寂之感,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既于微观中显出宏观,烘托出铺天盖地的雪景,也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案】
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
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案】
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即白描手法),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解说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写景、写人举例
【合作探究】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答案】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案】
“独”,独自,它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独”的作用:
①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③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暗示作者的“痴;
④为下文作伏笔。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案】
一个“强”字表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与豪爽之情了;
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答案】
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答案】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丰,印象极深;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答案】痴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答案】
行:是日更定,大雪独行
景: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白描)
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说说“痴”体现作者怎样的特点和情趣?
【答案】体现作者:
①对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独特美景的热爱和迷醉;
②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情趣;
③不随流俗、清高自赏的闲情雅致;
④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1)委婉地传达出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慨叹。
【扩展延伸】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下列加词有错的一项是( )
A.歌吹为风( 吹过来 ) B.始极其浓媚( 到达极点 )
C.艳冶极矣( 美丽,妖艳 ) 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享受 )
【答案】A
【解析】应为:管乐器的演奏
2)翻译句子:
A.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B.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答案】
A.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B.这种乐趣给山里的和尚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哪句?
【答案】第①段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是日,更定矣( )
余孥一小舟( )
见余大喜 ( )
及下船( )
雾凇沆砀
湖中人鸟声俱绝
莫说相公痴
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上下一 白
【答案】
客居;这;拏,通“桡”,撑船;非常;等到;白汽弥漫的样子;消失;痴迷;哪能;全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
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
5)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答案】B
【解析】前面是“这”后面表判断。
2)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答案】C
【解析】没有这个意思。
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答案】C
【解析】 “被迫”是对“强”的误解,文中也没有赶紧离去之意。
4)在《湖心亭看雪》 中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答案】B
【解析】应与开头的“独”相呼应。
5)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答案】A
【解析】A是“全”的意思,其他的是数词。
理解默写填空:
(1)文中正面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2) 江雪 中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 应的诗句是 . .
(3) 江雪 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本文中 . 一句意境相近.
(4) 湖心亭看雪 开头交代西湖环境的句子是: .
(5)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答案】
1) 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3) 独往湖心亭看雪
4)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5)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作业布置】
1、阅读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题目。
1)“独钓寒江雪”和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答案】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请结合文章内容,给湖心亭拟一副对联。
【答案示例】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湖心亭看雪》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
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啊?
宋代诗人苏轼曾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的美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只言山色秋萧瑟,绣出西湖三四峰。”
可是西湖当地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妆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雪。板书课题。 回答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2、读课文,整体感知,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园之思。4、积累文言词语。湖心亭简介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著名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明亡后,消极避居浙江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其文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作品大多缅怀往昔风月,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痛和沧桑之感,以寄托故国之思。 诵读全文,注意字音和节奏。更定 ( gēng ) 拥毳衣( cuì ) 崇祯( zhēn ) 雾凇( sōng ) 沆砀( hàng dàng ) 余舟一芥( jiè ) 铺毡对坐 ( zhān ) 余挐一小船( ná ) 喃喃( nán )停顿:湖中/人鸟声/俱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加点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2.是日更定 是:这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 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 一:全。 7.惟长堤一痕 惟:只。8.余舟一芥 芥: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9.铺毡对坐 对:相对。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13.及下船 及:等到。14.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一词多义:一 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更 ①更定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是 ①是日更定 这。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白 ①上下一白 白色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大 ①见余,大喜 非常 ②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的古今异义:余住西湖 余:古:我。 今:剩余,多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酒杯。 今:颜色、光亮 强:竭力、尽力 今:强大活用: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客居。与余舟一芥 芥:像小草一样微小。拥毳衣炉火 炉火:带着炉火通假字
拏一小船: 拏: 拏,通“桡”,撑船
特殊句式
1.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更有痴似相公者”,原顺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似相公”是修饰“痴”的状语结构。
2.大雪三日
定语后置。原义为“下了三天大雪”,全句省略了动词“雨”或“下”,“大雪”是全句的宾语,理当前置,现在却放于定语“三日”之后,所以说是定语前置。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3.(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5.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6.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7.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读课文,勾画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遇知音。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体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读课文,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这段景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内容上: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 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①都是从视觉方面写景的。②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到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能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不能。因为文中量词表现出事物的渺小,有一种苍芒静寂之感,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既于微观中显出宏观,烘托出铺天盖地的雪景,也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即白描手法),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写人、写景例子【合作探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有何作用?“独”,独自,它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独”的作用:①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暗示作者的“痴;④为下文作伏笔。“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与豪爽之情了;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丰,印象极深;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行 是日更定,大雪独行景(奇景):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白描)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说说“痴”体现作者怎样的特点和情趣?体现作者:①对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独特美景的热爱和迷醉;②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情趣;③不随流俗、清高自赏的闲情雅致;④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委婉地传达出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慨叹。 自由诵读、背诵。 读读笔记读读写写注音释义读课文注音画停顿笔记笔记读读课文勾画回答读勾画回答笔记回答笔记笔记回答 明确目标目标4目标1目标4目标4目标4目标4目标2目标3目标1目标1目标3目标3目标3目标3目标2目标2目标1、4
【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是日,更定矣( )余孥一小舟( ) 见余大喜 ( ) 及下船( ) 雾凇沆砀 湖中人鸟声俱绝 莫说相公痴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上下一 白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2)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4)在《湖心亭看雪》 中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5)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理解默写填空:
(1)文中正面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2) 江雪 中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相呼 应的诗句是 . .
(3) 江雪 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本文中 . 一句意境相近.
(4) 湖心亭看雪 开头交代西湖环境的句子是: .
(5)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解释下列加词有错的一项是( )A.歌吹为风( 吹过来 ) B.始极其浓媚( 到达极点 )C.艳冶极矣( 美丽,妖艳 ) 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享受 )2)翻译句子:A.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B.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哪句?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独去湖心亭赏雪,描绘了湖心亭的美丽雪景,并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