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20: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老师 教龄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分为:学生未接触过的新词;用得好的词语;学生认为值得积累的好词。具有新鲜感的句子具有如下特点:写得好,运用了修辞手法,体现作者丰富想象力。文中同样包含了多处类似的句子。课文中还包含了三处排比句,描写的内容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易于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生字词语,学生需完成老师教授到自主学习的过渡。同时,本学期的课文均为中长篇课文,与二年级时差距较大。学生需尽快适应好从朗读到默读的过渡。 在教学设计中,需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样的。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样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有什么发现? 穿着不同的服饰,就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今天我们了解的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1.看图,思考分享。 2.结合课题质疑。 以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是多民族国家。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写好生字四步走: 1.说一说。2.看一看。 3.写一写。4.对一对。 1.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板书 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 绒球 汉 艳 服装 扮读 静 停 粗 影
教学 反思 引用课文插图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据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