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20: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 不懂就要问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老师 教龄
教材 分析 《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学情 分析 学生的年龄与文中孙中山的年龄相仿,类似的事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发生,因此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而言并不难。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脱离目前生活,因此学生会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如:“私塾、先生”。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1.认识13个生字。 2.理解难懂的词语“私塾、先生、鸦雀无声”。 2.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导语: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们会有哪些疑问? 2.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 3.指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1.齐读课题,质疑。 “学贵有疑”,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1.引导学生弄清故事的起因。 2.指导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弄清孙中山的学习态度。 3.结合第3-9自然段,指导学生想一想: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教师各是什么态度? 4. 指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孙中山小时候向老师提问还会挨打呢?而今天的学校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 5.指导朗读。 1.学生画出文中生字、词,标出小节。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了解“私塾”的意思,私塾和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4.交流课文主要写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 5.和同学交流知道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深入探究,学习拓展 1.提问: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学习的? 3.拓展。 4.总结:今天,从孙中山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 1.找出重点词语,了解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2.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3.读了课文,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做到认真、不懂就问。 5.说说你知道的名人爱学习的故事。 适当的课外拓展积累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