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空气的组成 1

文档属性

名称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空气的组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3-03 13: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
2.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
 3.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填空:课本
实验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
①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
②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4)讨论: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
②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观察:看课本第19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图中共有100个小格,表示全部空气的体积。其中蓝色格子表示氧气的体积,黄色格子表示氮气的体积,红色格子表示其他气体的体积。
(3)提问:
③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4)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的知识。
2.提问:
(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3)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烧掉的是什么气体?剩下的是什么气体?
布置作业
找3支高矮相同的蜡烛,立在桌上,点燃;如果用大、中、小3个玻璃瓶分别将3支蜡烛扣上,哪支蜡烛先灭?哪支蜡烛后灭?为什么?亲自试一试,是不是你想的那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