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24 18: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单元复习课件
2022
BUSINESS
REPORT
Unit review courseware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GO
本章重点
Key points of this chapter
1
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
2
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资源、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0 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经纬度、半球、海陆、相对位置等
气候条件: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变 化(气温变化、降水变化)等
地形条件:地貌类型、地势高低、起伏变化等
河流条件: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资源利用等
土壤条件:土壤类型、土层、肥沃程度等
生物条件:生物类型、植被覆盖、多样性程度等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古代。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才会促进区域的发展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不合理改造)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各项不符合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化的是( )
A.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B.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C.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D.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
2.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多发祥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B.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不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自然条件始终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D.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答案】1.C 2.D
【解析】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变化的,C符合题意。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A不符合题意。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其区位条件不同意,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B不符合题意。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热带地区气候过于炎热,不利于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A错。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B错。自然资源的开发还要受技术条件的影响,技术的发展解除了一定的自然条件的限制, C错。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业发达,人口众多,D正确。故选D。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回答3-4题。
3.推断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答案】3.B 4.A
【解析】3.“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B对。资源过度开采会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不能体现过度依赖, A错。投资于人力资源的资金不足,资金都去投入到与资源有关的产业, C错。资源开发成本不能体现过度依赖资源, D错。故选B。
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A 合理。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会加重相关问题, B不合理。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不能改变对资源的依赖特点, C 、 D 不合理。故选A。
0 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表现: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等
我国国情: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区、青藏高原及东部沿海水路交接地区。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中国生态脆弱性评价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土地退化
土地沙化
土地盐碱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红漠化
土壤肥力下降
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农牧交错地带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产生: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分布: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文原因
降水
:总量不丰,年纪变化大。 暴雨集中,土壤侵蚀,降水少,产生干旱。
大风
:土地退化的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侵蚀。
土壤
:物质基础。土质干燥疏松,易受侵蚀。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
带来植被破坏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下左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图”,右图为“环境问题相关信息图”。读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下列关于黄河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B.上游和中游水能资源丰富
C.中游航运便利被称为“黄金水道” D.下游支流稀少的原因是气候干燥
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右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分别是( )
A.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气候干旱、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修路采矿、垦荒造田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答案】5.B 6.C
【解析】5.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A错误;上游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航运职能较差,B正确,C错误;下游流经华北平原,为地上河,支流数量较少,D错误。所以选B。
6.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和地表坡度大,C正确。过度放牧、过度垦荒、修路采矿和垦荒造田都属于人为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要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核心:人地协调观
▋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具体措施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畜牧结构和数量:在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8.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答案】7.C 8.A
【解析】7.宁夏地区铁路旁风沙较为严重,设置草方格沙障是为了避免包兰铁路被沙掩埋,故①对;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从而减弱风力,故②对;草方格沙障不能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由纬度和大气环流决定,故③错;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牲畜提供食物,是为了防风固沙,故④错;⑤草方格沙障可以截留一部分水汽,从而增加沙层含水量,故⑤对。即①②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该地人烟稀少,建筑少,对建材的需求少,且植被覆盖率低,故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题目要求选择不适合的产业,故A符合题意;该地有独特的沙漠景观,可以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故B不合题意;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可以发展光伏发电,故C不合题意;该地区沙漠面积较广,可以因地制宜种植一些沙生中药材,此做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故D不合题意。故选A。
▋我国不同地区代表性生态问题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地区 问题 形成原因 防治措施
东北地区 黑土退化;湿地萎缩;森林破坏 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土层日渐变薄;沼泽的过度开垦引起湿地萎缩;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造成森林破坏严重 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杜绝沼泽地的开垦,协调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
华北平原 土地盐碱化 “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取农业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东南丘陵 水土流失,红漠化 春、夏季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强;丘陵山区,坡度较陡,土壤更易受侵蚀;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营造薪炭林,开发山区小水电,大力开发农村沼气
云贵高原 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 降水多,流水侵蚀强;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层薄;人类破坏植被、陡坡开垦 保护地表植被,禁止陡坡开垦
0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型城市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转型措施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自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鲁尔区经过了一系列的有效整治,成为世界上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图1为整治后鲁尔区钢铁工业的布局示意图,图2为鲁尔区整治前(Ⅰ)后(Ⅱ)的产业结构图。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9.调整产业结构是本区治理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图2中的Ⅱ与Ⅰ相比,推测其变化包括( )
A.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
B.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比值下降
C.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增多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区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答案】9.C 10.D
【解析】9.读图2,比较调整前Ⅰ和调整后Ⅱ的产业类型差异,可以看出,调整后Ⅱ与调整前Ⅰ相比,五大支柱产业比重下降,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图1,可知,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可能减少,但生产规模不一定大幅度减小,A 错误;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产值不一定减少,B错误;图2中的Ⅱ与I相比,第三产业占比从25%到50%以上,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大量增多,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C正确;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属于第一产业,没有信息,D错误。故选C。
10.据图文材料可知,德国鲁尔区治区改造的成功经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D正确;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些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C错误。故选D。
▋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衰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产业兴起
地理位置优越
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水资源较为丰富
煤炭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焦作市的主导产业
▋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衰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发展问题
煤炭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
经济效益低下
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问题突出,效益低下,成为制约焦作市经济发展的障碍
失业人口增加等
▋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衰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转型措施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旅游业。1999年,焦作决策“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育”。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依靠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地方优质农产品,形成农业产业链。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下图示意淮北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11.1957—1965年,淮北建矿建市,煤炭采掘业快速发展,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8%攀升到74.4%,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经济发展快,国内市场大 B.国家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充足
C.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12.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美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其具体措施包括(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13.在淮北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特征体现明显的有( )
A.大力发展煤电,增加煤炭附加值 B.精细化采煤,提高采煤效率
C.承接长三角纺织业、服装业转移 D.发展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
▋题型突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需要快速发展,但百废待兴,各种资源需求量大,加快了矿产基地的建设,A项正确。C项虽然是事实,但它是长期存在的,短期内的快速发展,市场是主导,C错。B、D项是多数地区的普遍现象,不具有特指性,B、D错。故选A。
12.生态修复除了能提供生态效益外,还能推动经济发展,例如可有效推动旅游业、生态农业、环境敏感型精密工业等发展。B项正确。煤炭产业不能一迁了之,应利用技术手段减轻污染,实际上淮北也做到了,A项错误。不是所有塌陷区都适合成湖,至少要依据塌陷的深度、规模等因地制宜的处理,C项错误。淮北位置优越,环境承载力较大,建设环境保护区不合适,D项错误。故选B。
13.“创新驱动”应该指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方式,技术变革提高生产效率等,D项正确。A所提到的煤电产业,B所提到的采煤行业,C所提到的纺织行业,三项均为传统发展模式,不属于创新驱动的产业,A、B、C错。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