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5 三角恒等变换课时训练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则( )
A. B.
C. D.
2.若角,均为锐角,,,则( )
A. B. C.或 D.
3.已知角的终边过点,则( )
A. B.0 C. D.
4.的值为( )
A. B. C. D.
5.已知,则的值是( )
A. B. C. D.
6.求值:( )
A. B. C. D.
7.已知,则( )
A. B. C. D.
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2,c=,则C=
A. B. C. D.
二、多选题
9.已知,则的可能值为( )
A. B. C. D.
10.已知函数的图象上,对称中心与对称轴的最小距离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当时,
C.若,则
D.若,,则的值为
11.已知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为偶函数 B.的值域为
C.在上单调递减 D.的图象关于直线不对称
12.已知 ,,则( )
A. B.
C. D.
三、填空题
13.已知,,则__________.
14.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15.已知,则__________.
16.求值:______.
四、解答题
17.已知为锐角,,.(1)求的值;(2)求的值.
18.已知,且是第四象限角.
(1)求和的值;
(2)求的值;
19.已知,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化简,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即可得解.
【详解】[方法一]:直接法
由已知得:,
即:,
即:
所以
故选:C
[方法二]:特殊值排除法
解法一:设β=0则sinα +cosα =0,取,排除A, B;
再取α=0则sinβ +cosβ= 2sinβ,取β,排除D;选C.
[方法三]:三角恒等变换
所以
即
故选:C.
2.A
【分析】先求出,,再利用和差角公式求出
【详解】,均为锐角,,,
,,
.
故选:A.
【点睛】利用三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的关键:
(1)角的范围的判断;
(2)根据条件进行合理的拆角,如等.
3.B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出sinα和cosα,利用余弦的和角公式即可求.
【详解】由题可知,
∴.
故选:B.
4.B
【分析】直接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
故选:B.
5.D
【分析】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可求得的值,利用二倍角公式可得出,在所得代数式上除以,在所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同时除以,代入的值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即,
整理得,,
因此,.
故选:D.
【点睛】易错点点睛:已知,求关于、的齐次式的值,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一定是关于、的齐次式(或能化为齐次式)的三角函数式;
(2)因为,所以可除以,这样可将被求式化为关于的表达式,然后代入的值,从而完成被求式的求值.
6.A
【分析】用诱导公式及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求解.
【详解】
故选:A.
7.B
【分析】将所给的三角函数式展开变形,然后再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求得三角函数式的值.
【详解】由题意可得:,
则:,,
从而有:,
即.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及其应用,属于中等题.
8.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正弦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
∵sinB+sinA(sinC﹣cosC)=0,
∴sinAcosC+cosAsinC+sinAsinC﹣sinAcosC=0,
∴cosAsinC+sinAsinC=0,
∵sinC≠0,
∴cosA=﹣sinA,
∴tanA=﹣1,
∵<A<π,
∴A= ,
由正弦定理可得,
∵a=2,c=,
∴sinC== ,
∵a>c,
∴C=,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难题.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 及 、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
9.BD
【分析】逆用差角的正弦公式求出,再用诱导公式变形并借助和角的正弦公式计算即得.
【详解】依题意,原等式变为:,即,
显然是第三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角,,即或,
于是得,当时,,
当时,,
所以的可能值为或.
故选:BD
10.BD
【分析】先求出,再对四个选项一一验证:
对于A:计算再计算,进行验证;
对于B:直接求出在的值域即可;
对于C:直接求出,进行验证;
对于D:先求出和再求即可.
【详解】∵对称中心与对称轴的最小距离为,∴,即.
而,∴.
又因为为对称轴,且∴,解得:.
所以
对于A:,而
,所以,故A错误;
对于B:当时,,所以,故B正确;
对于C:当时,,故C错误;
对于D:当,时,
∴
又因为,∴,∴,
所以
,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三角函数问题通常需要把它化为“一角一名一次”的结构,借助于或的性质解题.
11.ABD
【分析】利用偶函数的定义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判定选项A正确;先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将的解析式化为分段函数,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化简,进而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判定选项B正确;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定选项C错误;利用对称的性质判定选项D正确.
【详解】对于A:因为的定义域为R,
且,
所以函数是偶函数,
即选项A正确;
对于B:由题意,得,
即,
当时,,
则,即;
当时,,
则,即;
综上所述,的值域为,
即选项B正确;
对于C:当时,,
且,令,得,
令,得,
即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即选项C错误;
对于D: ,,
即的图象不关于直线对称,
即选项D正确.
故选:ABD.
12.ABD
【分析】A、B.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将条件展开,然后两边同除得到所满足的等式,结合基本不等式确定出和的取值范围;
C.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和余弦公式化简C选项,从而可计算出的值并进行判断;
D.根据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以及的取值范围化简并计算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得,
同除得(*),
所以,
即,∴,取等号时,故A,B正确;
,显然不成立,故C错误;
,
由知,,∴,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条件等式的化简,通过等式两边同除得到所满足的关系,根据基本不等式求解,的取值范围,根据的公式结合的关系求解的取值范围.
13.
【分析】方法一:将两式平方相加即可解出.
【详解】[方法一]:【最优解】
两式两边平方相加得,.
[方法二]: 利用方程思想直接解出
,两式两边平方相加得,则.
又或,所以.
[方法三]: 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由,可得,则或.
若,代入得,即.
若,代入得,与题设矛盾.
综上所述,.
[方法四]:平方关系+诱导公式
由,得.
又,,即,则.从而.
[方法五]:和差化积公式的应用
由已知得
,则或.
若,则,即.
当k为偶数时,,由,得,又,所以.
当k为奇数时,,得,这与已知矛盾.
若,则.则,得,这与已知矛盾.
综上所述,.
【整体点评】方法一:结合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将两式两边平方相加解出,是该题的最优解;
方法二:通过平方关系利用方程思想直接求出四个三角函数值,进而解出;
方法三:利用诱导公式寻求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出;
方法四:基本原理同方法三,只是寻找角度关系的方式不同;
方法五:将两式相乘,利用和差化积公式找出角度关系,再一一验证即可解出,该法稍显麻烦.
14.1
【详解】由题意知:=
==
==,即,因为,所以的最大值为1.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最值的求解,熟练公式是解答好本类题目的关键.
15.
【解析】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将原式化简整理,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由可得,
则,因此,
从而有,
即.
故答案为:.
16.
【解析】利用诱导公式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计算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17.(1);(2)
【详解】分析:先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再根据二倍角余弦公式得结果;(2)先根据二倍角正切公式得,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得结果.
详解:解:(1)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此,.
(2)因为为锐角,所以.
又因为,所以,
因此.
因为,所以,
因此,.
点睛:应用三角公式解决问题的三个变换角度
(1)变角:目的是沟通题设条件与结论中所涉及的角,其手法通常是“配凑”.
(2)变名:通过变换函数名称达到减少函数种类的目的,其手法通常有“切化弦”、“升幂与降幂”等.
(3)变式: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变形,使其更贴近某个公式或某个期待的目标,其手法通常有:“常值代换”、“逆用变用公式”、“通分约分”、“分解与组合”、“配方与平方”等.
18.(1),;(2).
【解析】(1)根据象限和公式求出的正弦,再用倍角公式计算即可
(2)求出角正切值,再展开,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1),由得,
,
又是第四象限角,
,
,
,
.
(2)由(1)可知,
,
.
19.(1)1;(2)的最大值为.
【详解】(1)由
得,
于是=.
(2)因为
所以
的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