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25 06:1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松巴岛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最高点松巴峰海拔为1340米。松巴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的降雨量非常丰富,同时也是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是檀香木、肉桂等热带树木的重要产地,饲养良种马,生产玉米、稻、咖啡、烟草、热带水果等。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 气候变暖对松巴岛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 B. 海岸线长度增加
C. 短期内特有物种大量灭绝 D. 松巴峰雪线上升
2. 影响松巴岛12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东南信风 B. 沿岸暖流
C. 东南季风 D. 西北季风和赤道低气压带
3. 下列时间段,某商船从松巴岛出发运货到温州运输成本最低的是(  )
A. 6月~12月 B. 4~9月 C. 10~次年4月 D. 1~6月
珠穆朗玛峰(27°59′14″N,86°55′26″E)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同时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为8848.86米。如表为我国三次登顶珠峰的时间及所测高程表。据此完成下列4-6小题。
登顶时间(北京时间) 珠峰高程
第一次 1975年5月27日14:30 8848.13米(雪面高)
第二次 2005年5月22日11:08 8844.43米(岩面高)
第三次 2020年5月27日11:00 8848.86米(雪面高)
4. 我国登山队员三次登顶的时间都选择在5月,主要是因为5月珠峰峰顶( )
A. 气温较高 B. 风雪强度小 C. 光照较强 D. 能见度较高
5. 三次测量高程不等说明珠峰身高随时在变化,造成其变化的原因是( )
①板块生长 ②地震活动 ③全球变暖 ④风化侵蚀 ⑤地壳抬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6. 我国登山队员第三次登顶并在峰顶停留了约150分钟,在此期间( )
A. 海口(110°10′E)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B. 洛杉矾(118°22′W)进入到新的一天
C. 东京(139°41′E)旗杆日影逐渐变短 D. 罗马(12°29′E)与北京始终在同一天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7-9题。

7.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8. 与①地相比,②地(  )
A. 气温年较差较小 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 昼长年变化较小 D. 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9. 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10-11题。
10. 图中( )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11. 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 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 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 图中甲季风的成因相同的是(  )
A. 东亚夏季风 B. 南亚夏季风 C. 东亚冬季风 D. 南亚冬季风
13. 图示甲、乙两盛行风中(  )
A. 甲为西北季风,7月最为盛行 B. 甲为东南季风,1月最为盛行
C. 乙为西北季风,1月最为盛行 D. 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为盛行
14. 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 内蒙古草原一片枯黄 B.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C. 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D. 我国东部地区麦浪滚滚喜丰收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读图,完成下列15-17题。
15. 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 西南部 B. 东北部 C. 西北部 D. 东南部
16. 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
A. 盛行西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北信风
读图,回答18~20题。
18. 该地区山脉是由( )
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 B.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 D.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
19. 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 )
A. 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 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 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D. 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20. M地沿海海域因( )
A. 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
B.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 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 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下图为西亚和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21-23小题。
21. 与索马里寒流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A. 千岛寒流 B. 南极环流 C. 东格陵兰寒流 D. 秘鲁寒流
22. 受索马里寒流影响,索马里半岛附近()
A. 大气能见度高 B. 渔业资源丰富 C. 森林茂密 D. 降水集中
23. 图示季节北印度洋()
①盛行西南风 ②盛行东北风
③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下列24-25题。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 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 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 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5. 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
A.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14分)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除亚洲外,其他大洲都没有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乙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季节),③气候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⑤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说明___________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索马里半岛是非洲最大的半岛,东濒阿拉伯海,北临亚丁湾。其大部分是砂岩和石灰岩组成的高原,呈阶梯状,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较低的山地,中部为一片辽阔的波状起伏的高原,南部为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狭窄的沿海平原,南部沿海平原年降水量少。内陆高原属于热带草原和荒漠化热带草原。下图示意索马里半岛位置。
(1)指出索马里半岛夏季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说明夏季索马里半岛沿岸上升流的成因。
(3)阐述索马里半岛南部沿海平原年降水量少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所示)。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均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10.ADBBCDCDAD 11~20.ABDDCADCA 21~25.DBCAC
26.(1) ④ ⑥
(2)赤道低压带  夏季 炎热干燥
(3)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4)纬度地带 热量
27.(1)西南风。理由: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2)夏季盛行西南风,把印度洋表层海水吹向东北方向,底层温度比较低的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
(3)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夏季在半岛南部沿岸有海底冷水上泛,冬季海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水温较低,气流稳定,虽多雾但不易形成降水。
28.(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
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比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阴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阳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产生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