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
第11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一。以下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天然气代替农村煤炭取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出行多乘公交,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2.2022年世界环境日我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骑“共享单车”
B.关闭火力发电厂,以防止空气污染
C.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喷雾,以减少PM2.5的含量
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3.下列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
A.SO2 B.CO2 C.CO D.N2
4.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5.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它化肥区别开的一种是( )
A.氯化钾 B.磷矿粉 C.氯化铵 D.硝酸钾
6.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B.有害气体:CO、NO2、He
C.混合物:空气、石油、大理石
D.合成材料:塑料、棉花、橡胶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B.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C.往Mg(OH)2中加酸,无明显现象
D.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1)冬奥会场馆所用电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风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了 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2)冬奥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从燃烧产物分析,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能将氢气存储在高压燃料罐中的原因是 。
(3)冬奥火种灯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4H2O+3CO2,X的数值为 。
9.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火箭推进剂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3)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目前,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可燃冰属于 。(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②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甲烷中氢为+1价,碳为 价。
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可燃冰
C.酒精
D.汽油
10.请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氧化钙、氧气三种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生物呼吸的是 。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③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
①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
②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请写出一条你自己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具体做法 。
③为了降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中科院研制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不会产生一般塑料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这种塑料属于 (选填“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要 。
(3)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 ,可采用 (填一种方法即可)的方法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11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一。以下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天然气代替农村煤炭取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出行多乘公交,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解答】解:A、天然气代替农村煤炭取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理念;
B、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应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环境,不符合理念;
C、出行多乘公交,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理念;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的资源化,节约资源,符合理念;
故选:B。
2.2022年世界环境日我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骑“共享单车”
B.关闭火力发电厂,以防止空气污染
C.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喷雾,以减少PM2.5的含量
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解答】解:A、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骑“共享单车”,能减少空气污染,建议可行,故选项错误。
B、现阶段关闭火力发电厂是不现实的,可以多使用新型能源,减少火电的使用,建议不可行,故选项正确。
C、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喷雾,以减少PM2.5的含量,建议可行,故选项错误。
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空气污染,建议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
A.SO2 B.CO2 C.CO D.N2
【解答】解:A、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
B、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CO2,故选项错误。
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不会出现白雾,故A错误;
B、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B正确;
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热,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它化肥区别开的一种是( )
A.氯化钾 B.磷矿粉 C.氯化铵 D.硝酸钾
【解答】解:氯化钾、磷矿粉、氯化铵、硝酸钾四种化肥中,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状,且难溶于水,而其余三种化肥均为白色晶体,且易溶于水,则利用物理性质可鉴别磷矿粉。
故选:B。
6.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B.有害气体:CO、NO2、He
C.混合物:空气、石油、大理石
D.合成材料:塑料、棉花、橡胶
【解答】解:A、黄铜、青铜均属于合金,氧化铜属于氧化物,不是合金,故选项错误。
B、CO、NO2为有毒气体,属于有害气体,He是稀有气体,不属于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多种物质,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和杂质,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棉花是天然材料,橡胶分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B.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C.往Mg(OH)2中加酸,无明显现象
D.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往Mg(OH)2中加酸,会观察到氢氧化镁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1)冬奥会场馆所用电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风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了 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
(2)冬奥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从燃烧产物分析,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 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 。从微观角度分析,能将氢气存储在高压燃料罐中的原因是 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氢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
(3)冬奥火种灯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4H2O+3CO2,X的数值为 5 。
【解答】解:(1)冬奥会场馆所用电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风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了 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2)从燃烧产物分析,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从微观角度分析,能将氢气存储在高压燃料罐中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氢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3)在化学方程式C3H8+XO24H2O+3CO2的右边有10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的数值为5。
故答案为:(1)温室效应;
(2)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氢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3)5。
9.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火箭推进剂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3)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目前,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可燃冰属于 B 。(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②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③甲烷中氢为+1价,碳为 ﹣4 价。
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可燃冰
C.酒精
D.汽油
【解答】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
(2)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①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属于混合物,故选:B;
②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甲烷中氢为+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4=0,解得x=﹣4;故答案为:﹣4;
④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可燃冰、酒精、汽油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选:A。
10.请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氧化钙、氧气三种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生物呼吸的是 O2 。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H2O 。
③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CaO 。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
①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
②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请写出一条你自己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具体做法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 。
③为了降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中科院研制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不会产生一般塑料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这种塑料属于 合成材料 (选填“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要 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
(3)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 一氧化碳 ,可采用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加氧气浓度 (填一种方法即可)的方法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解答】解:(1)①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化学式O2;
②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且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式H2O;
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化学式CaO;
(2)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生活中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聚二氧化碳是一种塑料,不是天然存在的,是后天合成的,是合成材料;
④根据“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则存在二氧化碳的产生和二氧化碳的消耗。所以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3)碳与氧气点燃,如氧气不足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所以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一氧化碳。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加氧气浓度都能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
故答案为:(1)①O2;H2O;CaO;
(2)①天然气;②二氧化碳;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③合成材料;④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3)一氧化碳;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加氧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