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第三次质检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第三次质检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4 23:41:27

文档简介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第-学期质检考试(三)
语文参考答案
1A(“家风这一文化现象早在西晋时期即已形成”错误,原文只是说“‘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作
为“文化现象”,原文没有明确指出时间)
2.C(“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我党必须重视家风建设”错误,家风建设并没有写进十八大报告)
3.A(B、D两项都是强调家长率先垂范、以身立教的传统家风文化建设:C项是讲家风的重要性:只有A项是谈
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和家风无关)
4.①先阐释“家风”一词的概念意义:②再列举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各类优秀家风文化;③最后举例说明重视家
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家训、家风的杰出代表,对颜氏子孙的品德修养、个人成就及颜氏家族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②颜氏子孙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可见《颜氏家训》在各个层面上都对家族成员和
后代子孙做出了指导和要求;③颜氏家族的繁盛和成就与《颜氏家训》紧密关联,对当代的家风建设有着积极
的借鉴意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6.B(“批评了赵大刀热血激进的性格”分析有误,小说并没有批评赵大刀之意)
7.C(“还通过与反革命形象的对比来反面烘托”分析错误,小说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8.①在见识了南昌起义胜利并自己组织队伍后,赵大刀认为革命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户,革了大户人家的
命,让穷人吃饱穿暖,不理解革命的真实含义。②在遭到保安队镇压,革命失败后,赵大刀认识到敌人的凶
残,革命者要付出代价,革命是残酷的,初步理解了革命。③在坚守无名高地时,赵大刀认识到革命就是为了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克服一切困难去坚守阵地,同敌人斗争到底,真正理解了革命。(每点2
分,意思答对即可)
9.①回忆和现实相结合(插叙手法)。运用插叙手法,将现实的阻击场景和赵大刀的回忆穿插在一起,时间上的
深远和空间上的广阔,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加深读者对革命内涵的理解。②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全知视角)。运用全知视角,客观的叙述事件,使人物形象真实立体,主题更鲜明突出。(每点3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门
11.D(两个“乃”含义相同,都解释为“竞然”)
12.B(“做国相有人送鱼吃”错误。“今为相,能自给鱼”的意思是“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
13.(1)不偏祖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关键点“私”、
“奉”、“惠”和判断句,每点1分)》
(2)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
判处死罪。(关键点“听微决疑”“理”“过听”“当”,每点1分)
14,①善施教化,为政宽简人和,如子产。②清廉自正,不与百姓争利,如公仪休。③严守法纪,当公私利益发生
尖锐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君主和纲纪的尊严,如石奢、李离。(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
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
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
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县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须服兵役,遥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
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后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
将来依靠谁?”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玫变规制,因此百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201B·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质检考试(三)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父风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凤风格与风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
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庾信《哀江南赋序》中说,时人潘岳作《家风诗》,被誉
为“始述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救、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
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中华
民族优秀家风蕴含着我们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儿女修齐治平、轨物范世的精神
薪火。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于各个时代,弘杨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礼贤下士、为政以德的君
王帝后家风,教家立范、勤政公廉的名门显宦家风,士魂商才、仁心义路的商界翘楚家风;也有淳
风厚俗、仁德范世的义门世家家风,以身示范、睦族善邻的庶族百姓家风;还有救亡图存、济世经
邦的志士英烈家风,投身苹命、家国天下的老一辈革命家家风。这些优秀家风文化在中国人心
中根深蒂固,融入民族的血液里,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轨物范世的可贵镜鉴。
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突出表征,重视门声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少传
统家训作者都强调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司马光家训中要求为家长者“谨守礼法”“以义方训其
子,以礼法齐其家”。历史上的司马家族是世代贵胄,却一直格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朴素家风,
勤俭持家。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一定要吸取同时代人因不良家风致家族破落
的教训,而且要用这篇家训去训诫子孙,永远传承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清白”家凤。陆游《放
翁家训》中要子孙继承祖先宦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清朝曾国藩在家书中功海其
弟,要遵守祖先教诲“以绍家风”,反复告诫子孙“汝曹切勿坠家风”。
(摘编自陈延斌《培塑新时代家风的丰厚文化滋养》)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民族才有希望。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推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3-201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