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3远离有毒物质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甲醛(HCHO)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常用做医学标本防腐剂。《食品安全法》禁止使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用于保鲜。
(1)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属于甲醛的 性质。
(2)新装修的居室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等有毒物质,甲醛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在搬入新装修的房屋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3)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下列有关甲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醛可作食品防腐剂 B.甲醛是营养物质
C.甲醛是调味品 D.甲醛能使人体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4)最近成功研制出一种单原子银催化剂,在低温下就能使甲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醛与氧气的最简质量比为 。
二.实验题(共1小题)
2.2018年初新闻报道:南部多地普遍降雪,路政部门在道路、桥梁等处堆放了融雪用的工业盐,做好应急准备;令人意外的是,工业盐被村民当做食盐搬回家准备腌菜。工业盐中常含有亚硝酸钠(NaNO2),具有较强毒性,亚硝酸钠外观极像食盐,且有与食盐一样的咸味。
项目 亚硝酸盐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热稳定性 320℃时发生分解放出有刺激性味气体 受热不分解
与稀盐酸作用 跟盐酸反院会生成氯化钠、NO2、NO和水 不反应
水溶液酸碱性碱性 碱性 中性
(1)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是有剧毒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2)15℃时,各取两种固体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
(3)将两者分别加热到320℃,不分解的是食盐,能分解并放出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该气体可能是 。
A.NH3B.SO2C.NO2C.N2
(4)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再设计一种鉴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3.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米饭烧焦后得到黑色物质,说明米饭中含 元素;
(2)烟花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含有的金属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 现象;
(4)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其主要原因是 ;
(5)铁制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作用的结果;
(6)香烟烟气中含有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所以吸烟有害健康。
4.佩佩的爸爸在IT业作软件工程师,为工作常熬夜、喜抽烟,久之常感头疼,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常头疼乃大脑缺氧所致.今天请你当小医生,向佩佩爸解释他“缺氧”的原因.
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原因是 .
6.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动物的肌肉、毛、皮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清、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2+、Pb2+、Ag+、Ba2+等可溶性盐)会使蛋白质丧失生理功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请回答问题:
(1)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A.Ba(NO3)2 B.Pb(NO3)2 C.CuSO4 D.BaSO4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病人服用的”钡餐”中不能含有BaCO3,其原因是Ba(NO3)与人的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反应产生有毒的B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NO3遇到蛋白质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某学生实验时不慎在手指上沾染了少量的AgNO3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上沾染过AgNO3的皮肤的颜色会
(4)下面是徐州市某乳业公司鲜牛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配料表:鲜牛奶、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纯乳钙、维生素D;主要营养成分(每100mL):脂肪≥3.1g、蛋白质≥2.9g、钙≥0.1g;净含量:250mL”.那么250mL这种牛奶中含蛋白质至少 g.
7.国家卫生部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1)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健康;
(2)尼古丁是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其化学式为C10H14N2,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随意丢弃的烟头可能会引发火灾,熄灭烟头的一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 ;
(4)煤矿的矿井里含有甲烷,在矿井里吸烟可能引发爆炸,原因是 .
8.香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时时刻刻都在危害着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如图所示.
(1)焦油可诱发癌症,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重要伪预防癌症的措施.癌(恶性肿瘤)细胞主要的特点就是能不间断地进行 ,而且会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2)烟碱、一氧化碳可诱发心脏病;冠心病,让吸烟者上瘾,可见,吸烟除了会损伤人的呼吸系统外,还会对 系统造成伤害.
(3)一个人抽一包烟大约可产生0.36g﹣氧化碳,若将这些一氧化碳转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多少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9.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常用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苯甲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2)苯甲酸钠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我国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10.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3克.
(1)了解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知识后,当你在选购食品时应该 .
A.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B.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以保证口味
C.多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2)氯化钠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3)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 克.
11.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12.近期,媒体报道的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菜贩为使大白菜等蔬菜保鲜喷洒甲醛(化学式为HCHO)溶液,酒店为延长海参存活期,用海水晶[含致癌物质亚硝酸钠(NaNO2)]配制人造海水养海参,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经检测该厂确认有9个批次的可口可乐产品中含极其微量的残留氯.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醛、亚硝酸钠、氯气三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2)甲醛中含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在亚硝酸钠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的两种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3远离有毒物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甲醛(HCHO)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常用做医学标本防腐剂。《食品安全法》禁止使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用于保鲜。
(1)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属于甲醛的 物理 性质。
(2)新装修的居室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等有毒物质,甲醛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在搬入新装修的房屋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通风换气 。
(3)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下列有关甲醛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甲醛可作食品防腐剂 B.甲醛是营养物质
C.甲醛是调味品 D.甲醛能使人体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4)最近成功研制出一种单原子银催化剂,在低温下就能使甲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HO+O2CO2+H2O ,参加反应的甲醛与氧气的最简质量比为 15:16 。
【解答】解:(1)甲醛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观察到,所以为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物理。
(2)含碳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所以甲醛为有机物;通过通风换气,可以将室内积聚的甲醛去除;
故答案为:有机物;经常通风换气。
(3)A、甲醛是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不得食用,所以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A错误;
B、甲醛具有毒性,不得作为营养物质,B错误;
C、甲醛是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不得作为调味剂食用,C错误;
D、甲醛能使人体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造成人体危害,D正确;
故答案为:D。
(4)反应物为甲醛和氧气,反应条件为银作催化剂,低温反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按照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HCHO+O2 CO2+H2O
30 32
可以看出两者反应的质量比为30:32,化为最简整数比=15:16;
故答案为:HCHO+O2 CO2+H2O;15:16。
二.实验题(共1小题)
2.2018年初新闻报道:南部多地普遍降雪,路政部门在道路、桥梁等处堆放了融雪用的工业盐,做好应急准备;令人意外的是,工业盐被村民当做食盐搬回家准备腌菜。工业盐中常含有亚硝酸钠(NaNO2),具有较强毒性,亚硝酸钠外观极像食盐,且有与食盐一样的咸味。
项目 亚硝酸盐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热稳定性 320℃时发生分解放出有刺激性味气体 受热不分解
与稀盐酸作用 跟盐酸反院会生成氯化钠、NO2、NO和水 不反应
水溶液酸碱性碱性 碱性 中性
(1)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NO2﹣ 是有剧毒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2)15℃时,各取两种固体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氯化钠 。
(3)将两者分别加热到320℃,不分解的是食盐,能分解并放出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该气体可能是 C 。
A.NH3B.SO2C.NO2C.N2
(4)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O2+2HCl═2NaCl+NO2↑+NO↑+H2O 。
(5)再设计一种鉴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解答】解:(1)食盐和亚硝酸钠都有钠离子,因此钠离子没有毒,有毒的是亚硝酸根离子;
故填:NO2﹣;
(2)15℃时,亚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1.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所以各取氯化钠和亚硝酸钠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
故填:氯化钠;
(3)A、NH3中含有氢元素,而亚硝酸钠中没有氢元素,故A错;
B、SO2中含有硫元素,而亚硝酸钠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错;
C、NO2中的两种元素在亚硝酸钠中都有,并且该气体也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故C正确;
D、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
故填:C;
(4)反应物是亚硝酸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O2+2HCl═2NaCl+NO2↑+NO↑+H2O;
故填:2NaNO2+2HCl═2NaCl+NO2↑+NO↑+H2O;
(5)由图可知,鉴别NaNO2和NaCl的方法: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制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稀硫酸微热,有气泡生成的是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
故填: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制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稀硫酸微热,有气泡生成的是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3.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米饭烧焦后得到黑色物质,说明米饭中含 碳 元素;
(2)烟花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含有的金属为 镁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3)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 乳化 现象;
(4)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其主要原因是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
(5)铁制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水 作用的结果;
(6)香烟烟气中含有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一氧化碳 ,所以吸烟有害健康。
【解答】解:(1)米饭加热完全烧焦后,失去了氢元素和氧元素,发生炭化,因此能得到黑色的炭,说明米饭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碳;
(2)镁粉燃烧生成氧化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故填:镁;2Mg+O22MgO;
(3)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答案为:乳化;
(4)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故填: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5)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氧气、水;
(6)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填:一氧化碳。
4.佩佩的爸爸在IT业作软件工程师,为工作常熬夜、喜抽烟,久之常感头疼,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常头疼乃大脑缺氧所致.今天请你当小医生,向佩佩爸解释他“缺氧”的原因.
【解答】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引起人体内缺氧,对心脏病人的危害尤为严重.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
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低温和密封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不会 ,原因是 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
【解答】解:(1)NO2﹣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NO2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2=﹣1,则x=+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
(4)根据题意,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
故答案为:(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6.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动物的肌肉、毛、皮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清、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2+、Pb2+、Ag+、Ba2+等可溶性盐)会使蛋白质丧失生理功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请回答问题:
(1)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D
A.Ba(NO3)2 B.Pb(NO3)2 C.CuSO4 D.BaSO4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病人服用的”钡餐”中不能含有BaCO3,其原因是Ba(NO3)与人的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反应产生有毒的B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3)AgNO3遇到蛋白质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某学生实验时不慎在手指上沾染了少量的AgNO3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上沾染过AgNO3的皮肤的颜色会 呈黑色
(4)下面是徐州市某乳业公司鲜牛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配料表:鲜牛奶、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纯乳钙、维生素D;主要营养成分(每100mL):脂肪≥3.1g、蛋白质≥2.9g、钙≥0.1g;净含量:250mL”.那么250mL这种牛奶中含蛋白质至少 7.25 g.
【解答】解:(1)可溶性的重金属盐有毒,在Ba(NO3)2、Pb(NO3)2、CuSO4、BaSO4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无毒.
(2)碳酸钡和胃液中含有的盐酸发生如下反应BaCO3+2HCl=BaCl2+H2O+CO2↑.
(3)AgNO3遇到蛋白质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人的皮肤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手上沾上硝酸银后会生成黑色的蛋白银,会变黑.
(4)由题意可知,每100mL鲜牛奶中含有蛋白质≥2.9g,故250mL这种牛奶的质量为:2.9g÷100mL×250mL=7.25g.
故答案为:(1)D;
(2)BaCO3+2HCl=BaCl2+H2O+CO2↑;
(3)呈黑色;
(4)7.25.
7.国家卫生部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1)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 一氧化碳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健康;
(2)尼古丁是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其化学式为C10H14N2,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7.3% (精确到0.1%);
(3)随意丢弃的烟头可能会引发火灾,熄灭烟头的一种方法是 将烟头插入少量的水中(或踩灭烟头) ,其原理是 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 ;
(4)煤矿的矿井里含有甲烷,在矿井里吸烟可能引发爆炸,原因是 甲烷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 .
【解答】解:(1)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健康;故填:一氧化碳;
(2)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3%;故填:17.3%;
(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第一,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第二,使燃烧物隔离空气(或氧气);第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将烟头插入少量的水中(或踩灭烟头),也是熄灭烟头的常用方法,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故填:将烟头插入少量的水中(或踩灭烟头);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
(4)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矿井内要禁止烟火.故填:甲烷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
8.香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时时刻刻都在危害着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如图所示.
(1)焦油可诱发癌症,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重要伪预防癌症的措施.癌(恶性肿瘤)细胞主要的特点就是能不间断地进行 分裂 ,而且会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2)烟碱、一氧化碳可诱发心脏病;冠心病,让吸烟者上瘾,可见,吸烟除了会损伤人的呼吸系统外,还会对 循环 系统造成伤害.
(3)一个人抽一包烟大约可产生0.36g﹣氧化碳,若将这些一氧化碳转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多少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答】解:(1)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故答案为:分裂.
(2)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破坏其他的系统,故答案为:循环.
(3)设0.36克的一氧化碳要转化成二氧化碳需要氧气为x,
2CO+O22CO2
56 32
0.36克 x
=
x≈0.21克
答:0.36克的一氧化碳要转化为二氧化碳需要氧气0.21克.
9.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常用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苯甲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
(2)苯甲酸钠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4 ,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84:5 .
(3)我国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甲丙 .(可多选)
【解答】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所以苯甲酸钠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白色固体;
(2)苯甲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5+16×2+23=14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5=84:5;
故答案为:144;84:5.
(3)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由于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超标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所以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看食品成分中是否有防腐剂,尽量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而在保存食品时应注意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等.注意出厂日期和保质期,可以了解食品是否过期,保证食用的安全.
故答案为:甲丙.
10.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3克.
(1)了解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知识后,当你在选购食品时应该 AC .
A.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B.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以保证口味
C.多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2)氯化钠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46:71
(3)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 5.85 克.
【解答】解:(1)A、加工度低的食品近乎天然食品,不含或含很少量食品添加剂,可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故A正确;
B、为保证食品色、香、味俱全,常需要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剂,食用此类食品会造成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故B不正确;
C、通过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了解所食用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以控制添加剂的大量摄入;故C正确;
D、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会形成大量添加剂的摄入,不利于健康;故D不正确;
(2)氯化钠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46:71;
(3)设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 xg
2.3g=x g××100%
解得 x=5.85;
故答案为:(1)AC;(2)46:71;(3)5.85.
11.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或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①③④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解答】解:(1)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无色、液体(或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塑化剂经常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故答案为:①③④;
故答案为:(1)无色、液体(或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2)①③④.
12.近期,媒体报道的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菜贩为使大白菜等蔬菜保鲜喷洒甲醛(化学式为HCHO)溶液,酒店为延长海参存活期,用海水晶[含致癌物质亚硝酸钠(NaNO2)]配制人造海水养海参,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经检测该厂确认有9个批次的可口可乐产品中含极其微量的残留氯.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醛、亚硝酸钠、氯气三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甲醛 .
(2)甲醛中含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 .(填最简整数比)
(3)在亚硝酸钠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氧元素 .
(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的两种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1,+1 .
【解答】解:(1)甲醛属于有机物,亚硝酸钠属于无机盐,氯气属于单质,故填:甲醛;
(2)根据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可以看出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填:1:2:1;
(3)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氧元素;
(4)在HCl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0,解得x=﹣1,
在HClO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1)+y+(﹣2)=0,解得y=+1,
故填:﹣1,+1。(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3远离有毒物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人误食用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D.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下列是某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常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B.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发现煤气泄漏,应该立刻关闭气阀、打开门窗
D.重金属中毒,可喝鲜牛奶或豆浆解毒
3.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加油站等场所都属于禁烟区域,市民不得在此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警示语,众所周知且耳熟能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二手烟不会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必在意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4.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深埋电池,消除污染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6.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能制成豆腐
B.如果摄入的葡萄糖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
C.甲醛溶液不仅能浸制动物标本,还能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
D.蚊子叮咬后,分泌的酸性物质使肌肉酸痛,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燃气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将灶具空气进风口调大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D.家用燃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燃气泄漏
8.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为了食品安全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9.2022年3月15日是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民生热词。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制作鱼皮豆
B.加工火腿肠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防腐
C.为防止海鲜腐烂,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D.凉拌黄瓜时,加入少许食醋可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10.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
B.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物理变化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肥皂水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据报道,山东一些不法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有毒,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1)甲醛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3)写出甲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若有相同质量的甲醛和醋酸(CH3COOH)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 ;
(4)经测定某甲醛水溶液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其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2.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
(2)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填字母)。
A.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食用
B.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3)“节能减排”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是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充分燃烧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g。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3远离有毒物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人误食用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D.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固化,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重金属盐可以是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后会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和牛奶后,可以和重金属反应,变为不被吸收的物质,减弱对肠胃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是某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常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B.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发现煤气泄漏,应该立刻关闭气阀、打开门窗
D.重金属中毒,可喝鲜牛奶或豆浆解毒
【解答】解:
A、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因此百炼成钢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指的是只要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油脂和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正确;
C、大量煤气泄漏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会产生爆炸,因此发现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阀,打开门窗,故正确;
D、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牛奶、豆浆等中富含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故正确;
故选:A。
3.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加油站等场所都属于禁烟区域,市民不得在此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警示语,众所周知且耳熟能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二手烟不会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必在意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解答】解:A、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对人体伤害更大,故A错误;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较大,故B正确;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故D正确。
故选:A。
4.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解答】解: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能够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该选项正确。
B、不能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该选项不正确。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以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正确。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该选项正确。
故选:B。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深埋电池,消除污染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解答】解:A、电池深埋后污染源存在,对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严重,故A错误;
B、垃圾分类可以增加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故B正确;
C、减少鞭炮燃放可以减少硫化物氮化物及细颗粒物排放,有利于环保,故C正确;
D、烟草、毒品对身体有危害,所以D正确。
故选:A。
6.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能制成豆腐
B.如果摄入的葡萄糖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
C.甲醛溶液不仅能浸制动物标本,还能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
D.蚊子叮咬后,分泌的酸性物质使肌肉酸痛,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
【解答】解: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卤或石膏,可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聚集起来从溶液中析出,制成豆腐,故A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低血糖的人由于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故低血糖的人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故B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故C错误;
D、稀氨水或肥皂水显碱性,能中和蚊子叮咬后分泌的酸性物质,起到止痛、消肿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燃气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将灶具空气进风口调大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D.家用燃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燃气泄漏
【解答】解:A、炒菜时燃气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说明氧气不足燃气不充分燃烧,应将灶具空气进风口调大,故A正确;
B、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打开门窗空气会进入,火焰会燃烧更旺,故B错误;
C、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故C正确;
D、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可以闻见气味,则利于发现煤气泄漏,故D正确。
故选:B。
8.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为了食品安全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解答】解:A、私家车中燃料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少开私家车,故A错误;
B、垃圾分类回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按照要求添加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健康无影响,不能禁止使用,故C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9.2022年3月15日是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民生热词。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制作鱼皮豆
B.加工火腿肠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防腐
C.为防止海鲜腐烂,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D.凉拌黄瓜时,加入少许食醋可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解答】解:A、霉变花生具有毒性很大的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来制作鱼皮豆,故A错误;
B、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加工火腿肠时不能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防腐,故B错误;
C、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C错误;
D、食醋呈酸性,维生素C在酸性的环境中较稳定,可以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故D正确。
故选:D。
10.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
B.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物理变化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肥皂水
【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析出沉淀,说明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鸡蛋清、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据报道,山东一些不法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有毒,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1)甲醛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易溶于水 (写出一点即可);
(3)写出甲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HCHO+O2CO2+H2O ,若有相同质量的甲醛和醋酸(CH3COOH)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 1:1 ;
(4)经测定某甲醛水溶液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其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70% 。
【解答】解:(1)有机物是除碳酸、碳酸盐及碳的氧化物之外的含碳化合物,甲醛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有机物;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易溶于水;
(3)甲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醋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2O22CO2+2H2O,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每个甲醛分子和每个醋酸分子消耗氧气的分子的个数分别为1和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燃烧相同质量的甲醛和醋酸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即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4)设溶液质量为m,甲醛的质量分数为x,甲醛水溶液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则÷m×100%=8%,解得x=70%,故答案为:70%。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2.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煤 、石油和天然气。
(2)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D (填字母)。
A.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食用
B.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3)“节能减排”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是一种 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充分燃烧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12.6 g。
【解答】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A、霉变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在高温下也很难分解,故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A错误;
B、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如果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C错误;
D、用小苏打焙制糕点时,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既美观又好吃,该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D正确。
故选:D。
(3)乙醇可用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可再生;C2H5OH+3O22CO2+3H2O。
26.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100%=7.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碳元素7.2g。因为乙醇和乙醛中:2C~O,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则:
2C~O
24 16
7.2g x
x=4.8g
则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3.4g﹣7.2g﹣4.8g=1.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4g÷(×100%)=12.6g,
故答案为:(1)煤;
(2)D;
(3)可再生;C2H5OH+3O2 2CO2+3H2O;12.6(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10.3远离有毒物质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归纳梳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病人输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时补充能量②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①提倡焚烧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安全
①使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②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 ①重金属中毒可多喝鲜牛奶、豆浆解毒②档案材料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A.A B.B C.C D.D
2.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重金属盐中毒,喝鲜牛奶解毒
B.图书、档案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家用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D.酒精灯使用完毕,用嘴吹灭
3.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B.注意实验安全①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②实验步骤可以随意颠倒
C.健康生活方式①抽烟有害健康②油炸食品可以多吃 D.合理利用资源①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生锈②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A B.B C.C D.D
4.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的一种有毒气体为( )
A.N2 B.CO C.CO2 D.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病
B.少量吸毒对身体没有损害
C.只吸几次毒不会上瘾
D.吸食合成毒品危害比传统毒品要小
6.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
B.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室内发生火灾时,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7.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添加大量甜味剂制作的糖果
B.霉变的大米经清洗后可供人食用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8.生活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霉的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可以用食醋去除水壶内的水垢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9.化学宣传周的海报上,“让化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处处实用”这一栏目中的相关内容有误的是( )
A.活性炭可作除味剂 B.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C.甲醛溶液可处理鸭肠 D.熟石灰可中和酸性土壤
10.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或方法
A 用小苏打除去发酵面团的酸味 NaHCO3能与酸反应
B 腌制鲜鱼、鲜肉,防腐烂变质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C 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反应
D 利用木炭做冰箱里的去味剂 木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 重金属盐有毒,硫酸铜不可用于杀菌
B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制作导线
C 熟石灰显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2.2018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最新研究表明,烟民戒烟越早,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小。
(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填化学式) 。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CO2和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
(3)与CO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种气体是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 ,则为该气体。
(4)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我们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3远离有毒物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归纳梳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病人输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时补充能量②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①提倡焚烧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安全
①使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②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 ①重金属中毒可多喝鲜牛奶、豆浆解毒②档案材料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A.A B.B C.C D.D
【解答】解:A、①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病人输入葡萄糖溶液能及时补充能量;②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说法完全正确;
B、①焚烧秸秆还田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说法错误;
C、①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②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说法错误;
D、②档案材料失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以防损坏档案材料,说法错误。
故选:A。
2.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重金属盐中毒,喝鲜牛奶解毒
B.图书、档案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家用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D.酒精灯使用完毕,用嘴吹灭
【解答】解:A、重金属盐中毒,喝鲜牛奶解毒,说法正确;
B、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以防损坏图书、档案,说法错误;
C、家用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以防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D、酒精灯使用完毕,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说法错误。
故选:A。
3.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B.注意实验安全①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②实验步骤可以随意颠倒
C.健康生活方式①抽烟有害健康②油炸食品可以多吃 D.合理利用资源①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生锈②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A B.B C.C D.D
【解答】解:A、①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说法正确;
B、①鉴别化学药品时不能品尝,以防中毒;②实验步骤不能随意颠倒,以防发生危险,说法错误;
C、②油炸食品不能多吃,以防造成人体肥胖,影响健康,说法错误;
D、②很多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水、化石能源等,说法错误。
故选:A。
4.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的一种有毒气体为( )
A.N2 B.CO C.CO2 D.O2
【解答】解: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剧毒,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死亡。而CO2、O2、N2不具毒性。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病
B.少量吸毒对身体没有损害
C.只吸几次毒不会上瘾
D.吸食合成毒品危害比传统毒品要小
【解答】解:A、长期吸食毒品强烈刺激大脑这个边缘系统,让大脑错误地将毒品当成机体内主要生物事件来处理,产生持续的正性(欣快感)和负性(渴求感)的强化作用,长期反反复复地刺激即可以让吸食者形成依赖,并不断寻求毒品以维持其成瘾行为,因此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少量吸毒对身体也会明显损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只吸几次毒也会上瘾,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合成毒品毒性强烈,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吸食合成毒品危害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危害更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
B.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室内发生火灾时,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解答】解:A、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能够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故选项做法正确。
B、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做法正确。
C、室内发生火灾时,立即开窗通风,会增大空气流动,使火烧得更旺,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C。
7.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添加大量甜味剂制作的糖果
B.霉变的大米经清洗后可供人食用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解答】解:A、甜味剂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平时生活中少量摄入,对身体基本上不会有影响,但如果摄入过量,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刺激,严重时可能出现肝肾损伤,故选项说法错误。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对身体有很大伤害,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误服引起恶心、呕吐、口内有铜性味、胃烧灼感;严重者有腹绞痛、呕血、黑便,故选项说法错误。
D、做糕点时加入的碳酸氢钠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生活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霉的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可以用食醋去除水壶内的水垢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解答】解:A、发霉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洗净后也不可以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B、不能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以防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C、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因此可用食醋去除水壶内的水垢,说法正确;
D、甲醛有毒,不能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以防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故选:C。
9.化学宣传周的海报上,“让化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处处实用”这一栏目中的相关内容有误的是( )
A.活性炭可作除味剂 B.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C.甲醛溶液可处理鸭肠 D.熟石灰可中和酸性土壤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活性炭可作除味剂,说法正确;
B、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因此碳酸钙可作补钙剂,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甲醛溶液不可处理鸭肠,以防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D、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中和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故选:C。
10.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或方法
A 用小苏打除去发酵面团的酸味 NaHCO3能与酸反应
B 腌制鲜鱼、鲜肉,防腐烂变质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C 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反应
D 利用木炭做冰箱里的去味剂 木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能除去发酵面团的酸味(酸被反应),使面团松软可口(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B、用食盐腌制鲜鱼、鲜肉,可以防腐烂变质,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该选项不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食醋(主要成分醋酸)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该选项正确。
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色素、异味等,所以可利用木炭做冰箱里的去味剂,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 重金属盐有毒,硫酸铜不可用于杀菌
B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制作导线
C 熟石灰显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A B.B C.C D.D
【解答】解:A、铜离子能和细胞内蛋白质结合,因此硫酸铜可用于杀菌,如泳池水的消毒,说法不正确;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铜可用于制作导线,说法正确;
C、熟石灰显碱性,因此碱石灰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D、食盐能使细胞失水,因此食盐可用于腌制肉类,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2.2018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与心脏病”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最新研究表明,烟民戒烟越早,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小。
(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填化学式) CO 。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CO2和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C、H 。
(3)与CO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种气体是 CO2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 变浑浊 ,则为该气体。
(4)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我们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解答】解:(1)香烟的烟气所含有毒物质中,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一氧化碳,故填:CO。
(2)已知尼古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CO2和H2O,则可推知尼古丁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氧元素,故填:C、H。
(3)与CO所含元素完全相同的某种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时会加剧“温室效应”,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为该气体,故填:CO2;变浑浊。
(4)“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填: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