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备考-2023春晚人地协调观、地理环境特色与经济高考考点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地协调观
2023年春晚上,明星共同演绎了歌曲《绿水青山》,以悠扬婉转的旋律展现了“青山依依年锦绣,绿水绵绵岁温柔,青山绿水盼丰收”的无忧乡村山水画卷,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也是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的回应。
【对应节目】
歌曲《绿水青山》
【元素解读】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因此,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次重新校正。
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2年中,云南亚洲象北迁南归、禁渔的长江中江豚逐渐回归等等——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每一位地理人应当密切关注的要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每一位地理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链接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竹,多年生禾本植物,喜温湿,怕渍水,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的地方。“中国竹乡”--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见下图),境内翠竹绵延,层峦叠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20世纪80年代,安吉县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引进和发展竹子加工等产业,如竹凉席加工、竹地板制造、造纸业等。其中竹凉席加工最为突出,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做出来的精美竹凉席成为当时国内外畅销品。到了90年代末,安吉人意识到:绿水青山才是安吉最大的优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1)指出安吉县种植毛竹有利的自然条件。
(2)近年来,安吉的竹凉席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分析其主要原因。
(3)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出安吉县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二、地理环境与特色建筑
2023年春晚的舞蹈节目《碇步桥》,以浙江温州泰顺县仕水村碇步石桥为灵感元素,通过整齐灵动、诗意自然的舞蹈作品,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风格和特色建筑,让绿水横波,青山作伴的江南画卷呈现在眼前。
【对应节目】
舞蹈《碇步桥》
【元素解读】
舞蹈节目《碇步桥》中舞蹈演员们手中所持道具就是碇步桥的碇步模型。碇步桥,又称汀步桥、踏步桥,民间称之为跳礅。最初的碇步桥碇步,石齿采用自然石块,多就地取材,齿形不齐,后来采用加工的石块砌筑,整齐美观。从严格定义来看,这是桥的雏形,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桥。沟谷纵横、溪流交错之地,过溪涉水,多靠碇步桥。
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存在不同的建筑,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爱斯基摩人的雪屋、云南傣族的吊脚楼等等;也就有形式、功能、特色不同的桥。这也是人地协调的具体体现。
【链接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下图左)。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缓坡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下图右为泰顺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莫兰蒂是2016年全球最强最大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闽地区的最强台风。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带来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摧毁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三座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
(1)结合材料说明泰顺先民修建廊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廊桥设有缓坡屋檐的作用。
(3)台风洪水是廊桥的天敌,请列举泰顺县抵御台风洪涝的措施。
三、“一带一路”倡议
歌舞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由埃及、塞尔维亚、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艺术家们共同演绎,既表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多彩风情,也昭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对应节目】
歌舞《一带繁花一路歌》
【元素解读】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实施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沟通包括印度尼西亚、希腊、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各国,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整个“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过程中,沿途国家的经济状况、交通线路的修建以及生态问题等重要环节都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延伸知识点: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除了是个时政热词,又有历史渊源之外,它还和地理区域以及区域之间的合作知识有关。“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包括我国的东中西三个区域,在国际上呢,还包含俄罗斯、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和东非等地区。可以作为考点的知识点也非常广泛。
从地理学科角度来讲,“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区域广泛,各区域在交通线建设、交通点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选址选线等问题,也可能成为考点。而各区域间在能源领域的供给和流通,更是重中之重。
能源问题也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石油,50%以上的都需要进口。那这个能源问题的建设,以及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像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转移,像怎么样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产业优势,我们国家在一些领域,比如说轨道交通、通信等等,一些优势方面,在国外怎么样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区域合作。
此外,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所以这“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景观,考生在复习时也不能忽略。
这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和周边的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怎么样充分利用,促进区域发展,还有环保方面,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
【链接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政府宣布用5000亿美元在西部打造一座2.65万平方公里的未来城(NEOM,位置如图所示),城中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水、生物科技、食品、先进制造业和娱乐业等九大行业,建成后所需的能源将全部通过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来供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下图示意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构成变化)。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以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沙双方加强了在铁路、港口、电站、通信、工业园区、投资、金融、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2022年12月8日,中沙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1)分析沙特举巨资在红海之滨建设未来城并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原因。
(2)推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沙双方能源合作的领域及意义。
四、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五、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例】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1.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
A.距离市场较近 B.土地成本较低 C.人才资源丰富 D.运输距离较短
2.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提高西北地区农业( )
①规模化水平;②自给率水平;③商品化水平;④专业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六、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例】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偿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七、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见下表)。
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
1.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生态环境
2.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模拟试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古“丝绸之路”旅游是重要举措之一。下为古丝绸之路上“新疆孔雀河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关于图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小明和小华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小华却认为:发展旅游业会使该区域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不适宜发展。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简要阐明理由。(6分)
(2)假设小明和同学暑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该地区旅游,你需提醒他们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4分)
答案
一、参考答案:(1)吉安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吉安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性好,不易渍水,适宜种植竹子;低山丘陵地区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适合毛竹的生长。
(2)竹凉席的替代产品逐渐增多;空调越来越普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3)推动竹加工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挖掘竹文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二、参考答案:(1)必要性:区域内山地多,河流多,对外联系不便,先民们需要修建廊桥与外界往来,开展贸易、文化交流;
可行性: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为廊桥的修建提供建筑材料;溪流宽度窄,建设难度小。
(2)屋檐坡度平缓,可有效减少风压力(或有利于排水);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风避雨的休憩地;减少桥梁因日照雨淋造成的毁坏,保护桥梁;为桥梁增重,稳固桥身,减少被洪水冲走的威胁。
(3)修堤筑坝,除险加固;封山育林,挡风防洪;建设泄洪通道;加强气象与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三、参考答案:(1)可以充分开发沙特国土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降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吸引国外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变过度依赖石油的单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增加就业机会。
(2)合作领域:石油贸易、太阳能、风能等;意义:对沙特,有利于获得稳定石油市场和收益,改善能源结构;对中国,确保石油进口来源充足、可靠、稳定,有利于新能源技术和产能的输出。
四、【参考答案】1.C 2.C 3.B
【试题评析】该组试题不但考查农业的区位,而且还需要考生掌握国家有关农业的政策法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棉基地。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1950年以来棉区面积一直比较大,但单产不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棉花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
【学习启示】关注国家重大政策和社会热点,探究与地理学科间的联系。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战略,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做此类题需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答题方向,认识振兴乡村的重要意义。
五、【参考答案】1.A 2.C
【试题评析】该组试题考查了电商对农业的影响。中、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地域差异大,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将西北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与传统的贸易方式比,电商使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销售量增大,减少了库存成本和贸易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有利于供应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提高农产品收益,提升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水平。
【学习启示】农业区位的基本要素为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农业科学技术又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例如通过溯源技术给农产品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大数据+农业”让当地农业管理更加精准、精细。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更能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六、【参考答案】1.B 2.D 3.A
【试题评析】该题考查城乡发展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虽然村村都能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这意味着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抱团飞地”模式突破了单个村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区位等瓶颈,通过整合县域资源,互惠共赢,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了城镇发达区域和乡村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的发展模式。
【学习启示】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既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才能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七、【参考答案】1.C 2.D
【试题评析】根据材料“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可知,老年市场是导致F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完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升级相关文化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文化交流。
【学习启示】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建设美丽乡村,体现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的两大主题,引导我们关注生态与自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建设美好家园。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乡村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考多聚焦乡村振兴问题,以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情境设置相关考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地理常考基础知识之余,还需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将其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在此类题型上读懂题意,领会出题者的意图。
【模拟试题】【答案】(1)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该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且独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哈罗铁路的修建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赞成小华的观点。理由:发展旅游业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距离市场远、客流量少、经济效益差;尽管有铁路开通,但交通仍然不便。
(2)①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②防风沙侵袭;③防晒、防暑;④防止迷路、迷失方向。
【解析】第(1)题,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考虑因素有: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和通信的便捷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景区为主)等。图示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有多条铁路,有一定的通达度,但不够完善;区域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距离东部发达地区客源市场遥远,游客到此旅游愿望小。不管支持哪种观点,都要做到论点、论据对应。
第(2)题,本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要预防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风沙大,所以要;本地区气温高,日照强烈,所以要防晒和防暑;在沙漠地区还要预防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