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草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和“短调”民歌体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特点,判断“长调”与“短调”歌曲。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 我们上节课鉴赏了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了解这些民族独特的音乐魅力。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首音乐,请大家试着判断它是哪一个民族的?(放音乐)
生:蒙古族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乐器、舞蹈、音乐、兴趣爱好等等)。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
蒙古族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光芒,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引出新课《辽阔的草原》。
2.
师: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歌曲。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介绍宝音德力格尔。
接下来请大家鉴赏《辽阔的草原》,并从节奏、旋律、歌词句幅中来分析这首歌曲。(放视频)
3.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前面的问题。(板书)
4.师:那么同学们所了解的歌曲中有没有这样特点的蒙古族歌曲?那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好听的蒙古族歌曲《鸿雁》。看是不是和我们总结的这个特点一样。(放音乐)
5.师:(放ppt)在蒙古族音乐里具有这类特点的音乐我们把它叫做“长调”。当然蒙古族的音乐除了长调还有一种和它特点相反的音乐,我们把它什么呢?(短调)
师:接下来请翻到书上的26页,拓展与探究的第二题。那么老师给大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好不好?(放伴奏)
6.讨论《嘎达梅林》节奏、旋律、歌词句幅特点。(板书)
师:(放ppt)像这一类的具有叙述性特征的音乐,我们就把它叫做短调音乐。
7.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鉴赏了长调和短调,那么你们更喜欢哪一体裁的音乐?
生:短调音乐
师:那我们来学唱两句好吗?(教唱一遍,让学生跟唱一遍)
9.对“长调”和“短调”进行总结。(详见板书)
师:我们通过几首蒙古族作品的鉴赏,让我们认识了“长调”和“短调”这两种蒙古族音乐体裁。(放ppt)
11.师:根据我们今天这一节课所掌握的内容,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几首音乐片段,请大家结合长调和短调音乐的特点,试着判断他们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拓展与探究
请同学区分以后几首那些为长调?哪些为短调?
《烟雾茫茫的山梁》 长调
《褐色的鹰》 长调
《金色圣山》 长调
《敖包相会》 短调
《森吉德玛》 短调
《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 短调
12.师:通过这个环节的判断,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认识和理解到了长调和短调音乐的特点,(放ppt表格形式)
这两种音乐体裁在蒙古族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蒙古族音乐不仅仅只有长调和短调这两种,那么请同学在课后找一找其他的蒙古族音乐体裁,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再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