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古代商贸的起源与发展
最初剩余产品的出现催生了产品交换行为,这种最原始的物物交换边促成了商业活动的诞生。——彭亚茜、陈可石《中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的变革》
思考1:请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用一句话概述商业贸易的起源。
1.发端——商业贸易的起源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期商业贸易。
思考2:结合教材找出世界主要文明区早期商贸发展的表现,并概括总体特征。
古希腊:城邦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垄断东方奢侈品贸易;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
阿拉伯:从事亚非欧中介贸易,范围遍布世界主要文明区(都城巴格达)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商业繁荣;亚述商人开辟海外贸易
中国:国内贸易与海外贸易并存
1.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多源性和差异性。
2.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1)先秦时期
思考1:请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先秦时期商贸活动的变化。
③不少商人聚集大量钱财,“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春秋战国:
①货币流通广泛;
②一批中心城市出现;
商朝:
①已出现商品交换和货币;
②商贸遍及商朝统治区和周边地区;
③官府和贵族控制商贸(工商食官)
2.演进——聚焦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为什么会被突破?
私营手工业出现;周王室衰微
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性经营制度,周王室和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设工官管理。
【例】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庞大的资产,如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史实反映了( )
A.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
B.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出现一批商贾云集的城市
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
A
(2)秦汉时期
思考2: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④国家插手经营商贸
(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史记·货殖列传》
天下已平,高祖乃命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
条件: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
汉代的商业有哪些特点?
特点:
①全国性商品流通
②政府对市场管理严格
③重农抑商
(3)隋唐两宋时期
思考3:请结合地图和材料,指出隋唐到两宋的商业变化及其影响?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会要》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变化: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结果:商业进一步繁荣
①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合法化。
②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贸。
③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4)元明清时期
思考4:请从多角度概括元明清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货币: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集聚
商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人: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商帮)
空间: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3.扩展——聚焦古代中国的海外贸易
思考1:丝绸之路联通哪些地方?结合第二课所学,描述其间商品流动情况。
商品流动:
①中国丝绸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北非,樱桃、杏从亚洲传入罗马;
②欧洲、中亚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葡萄、苜蓿、西域良种马等传入中国
空间: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1)汉代
思考2.1:唐宋时海外贸易的新变化?
变化: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路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南洋-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
商品: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哪些港口格外重要?
广州、泉州、明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原因:政府的政策支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思考2.2:请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唐宋
宋高宗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宋会要辑稿·职官》
“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 ——《元史·世祖记》
请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商品流动。
思考3: 观察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明清对朝贡贸易的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规定十分严格。
4.影响
思考:以丝绸之路为例,结合史实分析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中国与萨珊波斯)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中原流行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 《维摩诘所说经》汉文文本,都在西域地区流行……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尚书正义》《经典释文》《切韵》,道家的《刘子》,史部的《史记》《汉书》等,也都传抄到沙漠绿洲。 ——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促进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交流,大大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对中国:海陆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国外优良马、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
对世界: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象征,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丰富当地人的生活。
二、古代商贸的媒介:货币、信贷与契约
1.货币
梳理1:结合教材和图片史料,梳理货币多源共生的概况。
货币 中国 古埃及 西亚 古希腊
商朝已使用________ 公元前11世纪,开始用_______ 公元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_______
春秋战国: 秦: 汉: 唐: 宋: 明清: 特点:
贝等天然物
各类货币
半两
五铢钱
通宝钱制
铜钱、纸币
铜钱、纸币、白银
铜块、银块
金属铸币
古埃及钱
金属铸币
1.重量、成色统一
2.刻有国王头像、复杂印章、印玺图案以防伪造
(钱)可谓神物……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
——【西晋】鲁褒《钱神论》
思考:货币的出现和使用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②成为财富的象征,催生拜金思潮
①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商品交换和流通,扩大商业领域
③促使商业功能转化,从互补余缺到逐利增财
④产生贫富分化
2.信贷
梳理2:结合教材和图片史料,梳理信贷多源共生的概况。
文明 概况
两河 流域
古埃及
古希腊
公元前22-21世纪,
商人、神庙、宫廷经营信贷;不同形式有不同利息
公元前16-11世纪,
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履行担保程序,受法律保护。
公元前4世纪,
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
2.信贷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信贷发展历程及其作用。
信贷 中国
西周:
春秋:
南北朝:
唐:
宋:
明中期后:
清:
《周礼》已有借贷纠纷记载
实物借贷普遍,出现货币借贷
当铺兴起
交子、会子开始使用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新式金融机构钱铺盛行
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新唐书·食货志》
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减低对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不足;
减轻商贸活动中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3.契约
梳理3: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契约发展历程,并回答【问题探究】。
文明 概况 特点/表现
古埃及
两河 流域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
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已使用契约。
转让财产需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登记备案。
古巴比伦订立契约为普遍现象;契约规定责权利,有盖章、签名
方式:①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②采取庄严的宣誓的形式,在祭司和官吏的面前签订契约。
作用:
①保证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②使人们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材料,概述契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商周
汉朝
唐宋及以后
出现契约
各类事宜都要订立契约
契约的应用
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