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5 17: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了王戎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等方法来学习课文,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想象拓展学习。
【教学目标】
1.会认“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通过分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连环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以旧引新
1.看图猜人物。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竞猜。
(2)出示图片一,指名猜。(孔融)
(3)出示图片二,指名猜。(司马光)
(4)出示图片三,指名猜。(曹冲)
过渡:司马光、曹冲他们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呢,今天呀,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位智慧少年,他叫王戎。
2.板书课题。指导写“戎”字。
(1)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面的“”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2)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学生书空)
3.释题明义。
(1)指名读课题,指导发音。
(2)理解课题意思。
教师引导:“道旁”就是“道路旁边”,“取”指的是“摘”,把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知道课题的意思,也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了。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一读课文:字字入目,字字音准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不漏字,不加字,字字音准。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认读生字。(诸、竞、唯)
4.出示含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5.开火车读课文。
6.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此步骤意在正音,保证人人会读。
三、二读课文:读出停顿,声断气连
1.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
2.同桌对照评星标准练读,互评,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学生齐读,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石。在反复朗读中,做到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既为后面理解文意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
四、三读课文:感悟文意,读出形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多种形式理解重点字词。
2.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
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理解“尝”字的意思。
①指名回答。(曾经)
②师小结:借助注释和课文内容(板书),知道“尝”在文中是“曾经”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
“诸”是“众,许多”的意思,举例,你们这么多学生可以说是——(诸生),教室里在座的各位就可以称作——(在座诸位)
(3)指名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天与小朋友们一起游玩。)
3.诸小儿在游玩时的所见所闻。
(1)全班齐读。(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指导“折”的读音及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①课件出示“折”的读音及相关意思。
②学生进行选择。
(3)全班齐读。
4.把自己代入诸小儿的角度分析。
(1)教师过渡:看到满树的李子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呢?(指名回答)
(2)王戎和他的朋友们的做法。
课件出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扮演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画面。
(4)联系旧知,借助动作,理解“竞走”。
课件出示:《守株待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碟”。
5.感悟王戎的形象。
(1)王戎的举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感受王戎的观察与猜测。
(3)讨论交流: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有才,善于观察)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7. 探究“之”字的意思。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第一个和第三个“之”都是指李子;第二个“人问之”中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的这件事。)
【设计意图】注重教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及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实践者。
五、讲述故事,熟读成诵
1.出示连环画,学生排序。
2.按照星级标准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1)四人小组合作练习。
(2)指名上台讲,师生共评。
3.借助提示,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复述故事,此步骤意图让学生理解文意、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做语言实践者,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六、丰富内容,拓展延伸
1.介绍《世说新语》。
2.运用三锦囊的方法品读其他故事。
【设计意图】“学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补充的小古文既是对学法的检测,也是在内容上的延伸,为今后小古文的学习埋下一粒种子。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 王戎
竞 走 不动
细心观察、显微见著
[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虽只有49个字,因学生对于文言文接触较少,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依然存在一定难度。上课伊始,我用学生熟悉的文言文进行热身,并在初读感知环节与《精卫填海》一课的语言特点进行类比学习,从而归纳出文言文的特点,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课题环节,相机教学“戎”字,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
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之处是“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环节,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后,引导学生将文言文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师生合作读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机进行故事编导与表演,将课堂氛围引爆至高潮。
由于时间原因,对《世说新语》的拓展延伸只是进行了简单介绍,若能拓展一些相关故事,想必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