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自选优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自选优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5 15: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自选优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NaCl B.CuSO4 C.CaCO3 D.FeCl3
2、将少量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如图所示是其溶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B.形成的氯化钠溶液各部分组成相同,是均一的
C.外界条件不变,氯化钠溶液不会分层,是稳定的
D.氯化钠溶液是纯净物
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水能洗去铁器上的铁锈
D.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
4、下列洗涤污物的方法属于溶解的是(  )
A.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
B.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酒
D.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
5、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1 ℃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仍是饱和溶液
C.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的溶液
7、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8、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9、小朋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 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0、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1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20℃时将20g KNO3加入到50g水中,能得到70g溶液
B.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60℃时将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变为131.6g
D.20℃时将40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再升温至60℃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13、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托盘天平
14、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乙
D.t1℃时,5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溶液100g
二、填空题。
16、请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溶液。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颜色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质由分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质由离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溶剂不是水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现有H、O、Na、Mg、P五种元素,请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由所给元素组成的物质(写化学式):
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___。
②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
③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
④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 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___g。
18、以下物质:①金刚石 ②石油 ③干冰 ④一氧化碳 ⑤石墨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3)具有毒性的气体是________ ;(4)能做润滑剂固体单质是________ 。
19、量取水时,选量筒的原则:在一次量取的前提下,量程要__ __。量取时先倾倒至接近刻度,再用__ __滴加至所需刻度。
20、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出现温度的变化,请通过观察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烧杯底部与塑料片之间有3~4滴水),分析原因。
(1)操作一现象: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操作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______(填字母序号)之间。
A.20 ℃~30 ℃ B.30 ℃~40 ℃
C.40 ℃~50 ℃
(2)20 ℃,将50 g硝酸钾与100 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 ℃,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3)保持温度为20 ℃,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22、为从尿液中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医院要配制8%的CuSO4溶液。现欲用16g无水CuSO4固体来配制溶液,可配制成8%的CuSO4溶液 g ,需水 mL (水的密度为1g/cm3)。
配制时需要用到的六种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
、 、 、 。
23、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时,首先要调节__ __,然后两盘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称量时,左盘放__ __,右盘放__ __。
三、实验题。
24、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_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__ _里,并置于托盘天平__ __(填“左”或“右”)盘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__ __(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__ 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__ ;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__ __(填写字母标号)。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四、计算题。。
25、实验室若配制50g质量分数3%的NaCl溶液,则需6%的NaCl溶液多少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自选优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NaCl B.CuSO4 C.CaCO3 D.FeCl3
【答案】A
2、将少量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如图所示是其溶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B.形成的氯化钠溶液各部分组成相同,是均一的
C.外界条件不变,氯化钠溶液不会分层,是稳定的
D.氯化钠溶液是纯净物
【答案】D
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水能洗去铁器上的铁锈
D.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
【答案】C
4、下列洗涤污物的方法属于溶解的是(  )
A.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
B.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酒
D.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
【答案】C。
5、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答案】D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1 ℃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仍是饱和溶液
C.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的溶液
【答案】C
7、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答案】A
8、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答案】B
9、小朋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 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10、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答案】A。
1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20℃时将20g KNO3加入到50g水中,能得到70g溶液
B.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60℃时将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变为131.6g
D.20℃时将40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再升温至60℃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C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A
13、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托盘天平
【答案】C 
14、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答案】D。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乙
D.t1℃时,5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溶液100g
【答案】C
二、填空题。
16、请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溶液。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颜色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质由分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质由离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溶剂不是水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蔗糖溶液 (2)医用酒精 (3)硫酸铜溶液
(4)蔗糖溶液 (5)食盐溶液 (6)碘酒(答案合理即可)
17、(1)现有H、O、Na、Mg、P五种元素,请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由所给元素组成的物质(写化学式):
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___。
②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
③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
④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 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___g。
【答案】.(1)Na2O MgO 
(2)①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5 g ②A>B>C(A、B、C) ③C ④14
18、以下物质:①金刚石 ②石油 ③干冰 ④一氧化碳 ⑤石墨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3)具有毒性的气体是________ ;(4)能做润滑剂固体单质是________ 。
【答案】③ ;① ;④ ;⑤
19、量取水时,选量筒的原则:在一次量取的前提下,量程要__ __。量取时先倾倒至接近刻度,再用__ __滴加至所需刻度。
【答案】小 胶头滴管
20、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出现温度的变化,请通过观察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烧杯底部与塑料片之间有3~4滴水),分析原因。
(1)操作一现象: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操作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烧杯与塑料片分离 (2)操作一中加入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塑料片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操作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粘在塑料片与烧杯之间的冰融化,使烧杯与塑料片分离
21、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______(填字母序号)之间。
A.20 ℃~30 ℃ B.30 ℃~40 ℃
C.40 ℃~50 ℃
(2)20 ℃,将50 g硝酸钾与100 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 ℃,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3)保持温度为20 ℃,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答案】 (1)KNO3 A (2)饱和 33.3% (3)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22、为从尿液中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医院要配制8%的CuSO4溶液。现欲用16g无水CuSO4固体来配制溶液,可配制成8%的CuSO4溶液 g ,需水 mL (水的密度为1g/cm3)。
配制时需要用到的六种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
、 、 、 。
【答案】200 ; 184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药匙
23、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时,首先要调节__ __,然后两盘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称量时,左盘放__ __,右盘放__ __。
【答案】天平平衡 NaCl 砝码
三、实验题。
24、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_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__ _里,并置于托盘天平__ __(填“左”或“右”)盘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__ __(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__ 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__ ;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__ __(填写字母标号)。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答案】(1) 烧杯 用作反应容器
(2) 玻璃器皿(或小烧杯、表面皿) 左
(3) 胶头滴管 偏小 (4) 硼酸溶液 (5) C
四、计算题。。
25、实验室若配制50g质量分数3%的NaCl溶液,则需6%的NaCl溶液多少克?
【答案】25
【解析】设需6%的NaCl溶液的质量为x,
则50×3%=6%x,
x=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