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三)
伽利略望远镜
军用望远镜
普通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展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
他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上面很多山岭和火山口;观察木星,发现木星有卫星;观察太阳,发现了太阳黑子,从而
有力的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但由于长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晚年时不幸双目失明。
警告!
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或其他强光源!否则,轻则
会损伤眼睛,重则导致眼睛
失明!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凸透镜
代替凹透镜做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物
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组成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
行星和月球,通常称做开普勒天文望远
镜。由于看到的是倒像,后来他加入第
三个目镜又把倒像变成了正像,就成了
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的雏形。
光路示意图
望远镜原理:
哈勃空间望远镜
199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被送入太空,使我们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的提高。
地球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
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同样是荷兰的眼镜制造师发明,伽利略和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目镜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的光路结构
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自制水滴显微镜
以小水滴为物镜,观察纸上的小字再用一只凸透镜作为目镜看水滴,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的间距,观察变化。
显微镜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超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率可高1500万倍。
1982年发明的隧道扫描显微镜不仅分辨率高,而且可以操纵单个原子或分子,改变物质的结构。这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纳米科学迅即兴起。
天文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