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8课《紫藤萝瀑布》。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五册第3篇《好一朵木槿花》。【文末附:
好一朵木槿花 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文章,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品味花之美。
3、探寻作者描写花背后的意味,说说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速读教学法(杨祥明)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自读课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这节课完成导学案,完成情况明天检查。)
【阅读任务及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步:粗略阅读
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自己查找并积累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查找资料解决不理解的知识。
1、查找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了解藤萝花、木槿花。
2、整体感知,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对文章加以梳理。(本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第二步:精读细品
1、认真阅读文章第18课《紫藤萝瀑布》和丛书第五册第3篇《好一朵木槿花》,理清文章思路,品味重要语句,分析修辞方法并认真做好批注。(每篇文章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
2、美点寻踪: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哲理等角度分析文章美之所在。(任选2个品析即可)
第三步:思考沉淀
1、阅读后的思考和启示。
2、我的疑问。
【预习案】
1、红色字注音:
迸溅( )沉淀( ) 忍俊不禁( ) 伶仃( )仙露琼浆( ) 伫立 ( )盘虬卧龙( )酒酿( )木槿( )玉簪( )攫( )住
2、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面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字。
( )花 ( )花 ( )花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
4、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找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5、作者由紫藤萝花的荣枯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6、认真阅读文章第18课《紫藤萝瀑布》和丛书第五册第3篇《好一朵木槿花》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按照“我最欣赏的佳句是( ),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 ”的方式说话。
【我的疑问】在自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还没有解决,请先写出来,等到下节课一起探究。
【探究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析文章美点,说说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探究问题】
探究一:《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哲理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请你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哲理等角度分析文章美之所在。(任选2个品析即可)
内容(紫藤萝花)之美:
语言(修辞)之美:
哲理(思想)之美:
探究二:看《好一朵木槿花》这篇课文,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细细地欣赏这朵木槿花吧!划出作者具体描写木槿花的语句!
描写花的语句:
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哲理:(花)“即使再开花,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第二课时展示、探究课
主题:赏花悟理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检查自读情况,展示自读成果
1、展示自读成果(选择好的作品在多媒体上展示)
2、检查纠正字音,扫清文字障碍
迸溅(jiàn)沉淀(diàn )忍俊不禁( jīn )伶仃(líng dīng)仙露琼浆(qióng )伫立( zhù )盘虬卧龙( qiú ) 酒酿(niàng )木槿(jǐn)玉簪( zān)攫(jué)住
3、认识藤萝花、木槿花。
藤萝花:落叶藤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藤萝。——《现代汉语词典》
木槿花:即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花,木槿花多色艳,非常美丽。以花朵大而完整,干燥,色白无杂质者为佳。是作自由式生长的花篱的极佳植物。适宜布置道路两旁、公园、庭院等处,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并且历代的诗文都有对木槿花的记述。木槿花,产地如江苏长景园林,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木槿花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并且历代的诗文都有对木槿花的记述。
木槿花又名无穷花,是一种很常见的庭园灌木花种;属于锦葵目锦葵科植物,原生地很可能在亚洲。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在北美有沙漠玫瑰的别称。
4、请学生说说作者与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 ,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宗璞及其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从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永恒,写成此文。
(二)分享自读成果
1、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面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字。
( 赏 )花( 忆)花(悟 )花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
3、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
4、作者由紫藤萝花的荣枯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5、认真阅读文章第18课《紫藤萝瀑布》和《好一朵木槿花》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按照“我最欣赏的佳句是 ( ),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 ) ”的方式说话。
6、在自读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还没有解决,请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合作探究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哲理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请你从文章的内容、语言、哲理等角度分析文章美之所在。(任选2个品析即可)
板书:
花之美:花瀑→花穗→花朵
忆之美:藤萝花十年前后对比
思之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四)合作探究二
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细细地欣赏这朵木槿花吧!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快速划出作者具体描写木槿花的语句!
描写花的语句:
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哲理:(花)“即使再开花,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五)写作特色
通过上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大家能谈谈它们的写作方法吗?怎样写好这类文章?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多方面描写(整体、局部)
2.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3.抒情、议论的运用
写景(描写)与抒情之间的关系:(情从景出、情景交融)
4.要提炼精辟的语句,要有点睛之笔。
(六)全课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教师补充)
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紫藤萝花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者由花儿的由衰到盛,联想到人生所遭遇到的各种挫折与不幸,继而想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2、《好一朵木槿花》就是通过对一棵木槿树两次开花的描绘,领悟到一种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
(七)课外作业:
1、写小作文: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观察你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进行联想,写一段话,最好也能写出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写景抒情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2、完成练习册‘同步导学'中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18、紫藤萝瀑布
花之美:花瀑→花穗→花朵
忆之美:藤萝花十年前后对比
思之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好一朵木槿花
花之美:花朵以紫色最好
忆之美: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思之美:即使再开花,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九、课后反思
亮点:
1、这样的两篇课文按照常规教学模式需要3课时左右,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现在设计用2课时完成,达到的效果比用3课时还好。原因是我采用了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第一节自读课我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学生自读(先教后读),达到让学生自求理解,自致其知的目的(课堂中教师适当巡查、点拨)。我所在的是乡村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太好,学习自觉性不好,给出的问题有大部分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需安排科代表、小组长在晚自习时去检查落实(学生大部分内宿),才可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能继续去思考和查找资料。第一节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关键,学生能否认真思考和查找资料,直接影响第二节课的教学效果。
2、我对文本、导学案、教学PPT熟悉,加上第一节课布置的任务落实得好,当时又从钱梦龙老先生身上学了点皮毛,在第二节展示、探究课的课堂教学中感觉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课堂上能做到环环相扣,导读流畅,与学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
3、多媒体的应用与课堂板书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4、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杨祥明教授的速读教学法,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实际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5、处理教学中偶发事件时,教师需要有点教育机智,对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例如我在板书木槿花花朵以紫色最好时,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大声说:“老师,我在网上查的资料是木槿花色白无杂质者为佳,是不是作者搞错了?”如果没有认真研读文本与相关资料,很多老师应该一时反应不过来。我当时首先表扬那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先看看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大家说说自已的看法。有的学生说:“错了,是与网上查的不同”;有的学生说:“没错,是作者喜欢紫色的”;有的学生没发表意见,在看戏。我接着引导学生读“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这段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最后,得出对于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与个人的喜好有关,他们没有对错之分;平时遇到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才不会出大错。我觉得这个过程还算处理得较自然。
不足:
1、新课标对标教学设计比较粗糙,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从今年暑假上交研修作业至今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经过N次修改的成果,请各位朋友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麻烦告知一声,谢谢
2、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向各位专家、教授、名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养严重不足,专业理论功底薄弱,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实践研究有待加强。近来总是感觉语文教育这条路不好走(水很深),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
附:
好一朵木槿花
文|宗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撒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它不再来。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