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钱起诗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钱起诗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5 18: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钱起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花
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注]。
[注]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坞”意为照亮山坞,“烧溪”意为映红了溪水,写出了山花的艳丽色泽。
B.“树树枝枝”写出了花分布之广和生长之盛,“迷”写出了山花的娇艳迷人。
C.野客还没来得及前来欣赏,流莺早已立于枝头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赞歌。
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山花”?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裴迪①书斋望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②。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②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们饮酒吟诗,兴致很高,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
B.颔联通过多个意象来表现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
C.颈联用喜鹊飞起致震落秋叶和萤虫远飞消逝侧面写月的明亮。
D.尾联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4.本诗中的“月”和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的“月”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卢龙塞①行送韦掌记②
钱起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陈琳③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注释:①卢龙塞:燕山隘口,古代军事要塞。②掌记:唐代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简称。③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记室令史,负责撰写章表文檄。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描写在天气恶劣的隆冬,寒风裹着雨雪从黑山外长驱而来直扑关内之景。句中“雨雪”也可喻指来势汹汹的敌军。
B.颔联虚写万里边塞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战鼓雄浑,又写三军的杀气几乎要让旌旗凝滞,正侧面结合塑造了将士的形象。
C.尾联将唐皇和汉皇对比,圣主虽文武兼备,但依然无法企及汉皇的功业,照应前诗表现出诗人对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担忧。
D.本诗是诗人送韦掌记前往北方边关卢龙塞的送别之作。诗作使用了夸张、用典、对比等多种手法,意境宏阔,风格豪迈。
6.这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古秋夜长
钱起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间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到嗅觉、由长空到大地渲染了一种寒凉萧瑟的秋日氛围。
B.三四两句暗示寒女纺织之艰辛,身世之孤苦,为人织布却身心俱寒的凄凉。
C.七八两句描写一位富家少妇,住在锦幕云屏的家中与寒女形成了鲜明对比。
D.“白玉窗中”人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应”写出作者对寒女们的同情与关心。
8.“檐前碧云静如水”与“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两处“云”一静一动,在表达感情上各得其妙。请分别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县中池竹言怀
(唐)钱起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
【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
B.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
C.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D.诗歌末尾引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10.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村人牧山田①
钱起
六府②且未盈,三农争务作。
贫民乏井税,疥土皆垦凿。
禾黍入云寒,茫茫半山郭。
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铚获③。
中田聚黎氓,反景空村落。
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④。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⑤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蓝田尉任上。②六府:指国家的府库。③铚获:收割。④卫鹤:指卫懿公之鹤。《左传·闵二》载:狄人入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⑤周任言:周任,古之良史;孔子在《论语》中曾引用其“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之语。谢生诺: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诺言,意为“无功居位,不如去职归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府且未盈”“贫民乏井税”等社会背景的交代,为结尾的抒情作了铺垫。
B.“禾黍入云寒”一语双关,既写出天气寒冷,也暗含诗人对农民贫寒的同情。
C.“反景空村落”与王维的“返景入深林”相似,都意在借日光写环境的幽静。
D.本诗紧扣“观”字着笔,先写“观”之所见,再写“观”后所感,脉络清楚。
12.本诗结尾四句与白居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错。颈联的意思是诗人因惜花而担心起风,因爱花儿而流连忘返,常常到太阳偏西,体现出对花的喜爱。
2.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首联正面描写了山花之美,颔联与颈联侧面烘托了山花之美。②对比。通过与桃李对比,赞美山花的“妖妍”。③用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的赞美之情。
3.A“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错误。“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清光几处愁”,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不愉悦。
4.①“月满谢公楼”,以“月”,塑造意境。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展示了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借“月”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是引人思考的载体。
②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
C“圣主虽文武兼备,但依然无法企及汉皇的功业,照应前诗表现出诗人对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担忧”错误。尾联两句将唐皇和汉皇作比,诗人直言在圣主的支持下,唐军会取得更大的胜利,唐皇会有更多的封赏,表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6.①首联表达了对韦掌记奔赴战场的担忧和对英勇士气的赞美,②颈联表达了对韦掌记文采优秀、料敌如神的赞美和期望,③尾联表达了对韦掌记建功立业、封侯获赏的美好祝愿。
7.D“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应’写出作者对寒女们的同情与关心”错误。“应”是希望,是呼吁,说明现实中“白玉窗中”的人没有去可怜同情寒女无衣。反推白玉窗中的人不是作者自指,而是上文中的富贵少妇。从“白玉”二字亦可佐证。
8.“碧云静”:
①实写户外的风平云静。
②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云之静,反衬女子一夜未眠汹涌澎湃的自伤之情、思念之情。
“生曾云”:
①实写泰山云蒸霞蔚,壮阔宏伟之景。
②以升腾的层云衬托作者开阔的胸襟,无畏的雄心,表达作者对大自然(泰山)的喜爱赞叹之情。
B“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说法错误。“机忘宁厌贫”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忘记了世俗的机心后难道会厌恶贫穷的生活吗?
10.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小小的县官已使他实现心中愿望,其他的荣耀一点也不关心。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
11.C“都意在借日光写环境的幽静”错误。“反景空村落”说的是夕阳返照下的村子空无一人,说明农民忙到日落还没有回家,意在表明农民的辛苦。
12.同:都表达了自己不耕而食的愧疚。
异:
①本诗还表达了对自己身居官位就应担当有为的诚勉与承诺;
②白诗还表达了对自己功不配禄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