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李白在长江边留下的诗歌
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第一远游知背景,感受李白漂泊在外的孤独。
2.质疑深思,通过互动答题,巧妙地把握诗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诗歌大意,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微课激发学生探索李白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1.知背景,走地图,感孤独
第一站:泸州
古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代诗人李白对远游那是情有独钟,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偏僻的蜀州,踏上了寻找新生活的道路。李白第一次远游基本上沿着长江前行,25岁的李白从峨眉出发,经过乐山,差不多10天到达泸州喝起了美酒,或许是“泸州老窖”呢,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第二站:荆门山
他乘船离开四川,经过荆门山,第一次看到了平原,写下了《渡荆门送别》,觉得山逐渐消失,平原出现,降水东流,一切都十分新鲜,可他却说最爱的还是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
第三站:庐山
725年,他还缺洞庭湖游玩,就在泛舟湖上时,同行驴友吴指南抱病身亡,他伤心极了,只好把朋友安葬在湖边继续东游,到了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第四站:天门山
后来,李白的船来到了安徽境内。天门山隔江对望,仿佛天门山是被长江的巨浪冲开的一样,他来到这个新世界的喜悦,不亚于航天员飞入太空吧!
第五站:扬州
李白一路往东,726年,李白就到了繁华之都——扬州。扬州是有钱人的斗富场,而李白又恰好是腰缠万贯,有三十万两白银,不管亲朋旧友来访,他必当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但凡有落魄文人求助,他定会慷慨解囊,奉上金银。不到一年的时间,李白的三十万两盘缠就挥霍一空,摇钱树一倒,大家也都纷纷作鸟兽散了,一时间门庭冷落了下来。偏偏就在这时,李白还感染了风寒,卧病在床而又举目无亲。李白突然想起,以前总是喝了母亲煎的药,病就会好了。在这孤独的扬州,浓浓的乡愁便涌上心头。这天夜里,连星星都睡着了。好不容易躺下休息的李白,却突然从病痛中惊醒,在一片漆黑之中,他突然有感而发,写下了那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
自从25岁离家远游,李白就一直漂泊在外,可是(马、船、步行、书信图片)古时候的交通工具不发达,出行不方便,那时候主要靠写信来交流,比出行还难。离家400个日日夜夜,没有家里人一点儿消息,李白非常想家,此时此刻,他的心情特别的悲凉。(再读全诗)
2.质疑互动,知诗意悟诗情
题目一
诗题名为《静夜思》,静指安静,夜是夜晚,思在现代表示思考,在这里表示思念,李白在思念谁呢?是在静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对吗?
题目二
深夜里万籁俱寂,只听到自己的“咳—咳—”的咳嗽声,李白下床准备喝水,却突然发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夜晚李白迷迷糊糊看见井边的围栏洒落一地银白色的清辉,好像是地上凝结了厚厚的霜,是霜吗?
答:不是,李白再仔细一看这不浓霜,而是明亮的月光啊。他为什么觉得是霜呢?因为这个秋夜,他生病了,夜晚寒凉,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心中孤独寂寞,静静的夜里心里更觉得冷了,月光在眼中方法是地上的霜。你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题目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什么李白望着圆圆的月亮会思念自己的故乡呢?
答:因为圆圆的月亮就像一家人围坐一起,团团圆圆,举在这里是抬的意思,李白抬头深情地凝望着那皎洁如水的月亮,望着,望着,却仿佛望见了母亲模糊的容颜,于是便“低头思故乡”。李白含泪低头思索着月光,此刻岂止是照在自己身上,也同样照着故乡那些层层叠叠的群山,照着那个久违的院落,更照着那个此刻同样在凝望明月轻唤着孩儿乳名的母亲啊。你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出门远游,每每想起家乡,他都要语出惊人,想家想得太难过,他就要“泪雨下孤舟”,在客船上,泪水喷涌得如倾盆大雨;想家想得太急切,他就要“心飞故国楼”,身体不能归去,也得让心飘飞回故乡的城楼。但是,这首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却朴实无华又直指人心。今夜一定还有游子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