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学习仿写
(第一课时)
八下第一单元 写作
一、导入新课,初识仿写
这一千古名句其实是模仿了庾信的两句诗:“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不少名家也因模仿获得了成就,比如韩愈模仿孟子,欧阳修又模仿韩愈,他们都是一代宗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朱嘉曾对前人的写作经验进行过总结:“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钱钟书也说:“善用仿写不亚于独创。”
二、走近仿写,提炼仿写点
1.什么是仿写
结合前面所讲的事例和古代名家对仿写的论述,交流自己对仿写的认识。
仿写就是模仿某篇文章的语言、构思、材料组织、层次安排表现手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创造,从而完成写作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要有自己的创造。
二、走近仿写,提炼仿写点
2.从哪些方面仿写
只要是好文章,总有值得借鉴和模仿的地方。
以我们学过的课文为例,探讨:仿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小组成员讨论,分条梳理讨论结果,并确定发言人。
(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二、走近仿写,提炼仿写点
①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是文章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选择特定的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展现文章中心。
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
回忆关于他的一些事
《叶圣陶二三事》
张中行(七下)
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
为人严
为人宽
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人物特点也比较鲜明。
写人物时,也可以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二、走近仿写,提炼仿写点
②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以下两篇课文,除了从修辞角度进行模仿外,还可把它们当作场面描写的范例进行仿写。
《回延安》
贺敬之(八下)
作者把比兴、对偶融入陕北风土人情意象的组合中,在表达出热切情感的同时,更增添了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安塞腰鼓》
刘成章(八下)
文章围绕“好一个安塞腰鼓”,进行四次反复,层层深人地表达对“安塞腰鼓”的热切赞美,对冲破束缚、冲破阻碍的强烈渴望,对西北汉子野性阳刚、奔腾磅磷的生命力量的热情歌颂。同时,在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时,文章综合运用了包括比喻排比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出了安塞腰鼓的野性美。
二、走近仿写,提炼仿写点
③模仿范文的写作视角。
写作视角是指在写作中对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选择特定视角可以为文育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课文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社戏》
鲁迅(八下)
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和体验,着重叙述了儿童时代在家乡看社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其中,在看戏归家路上“偷豆”“吃豆”的经历让作者回味无穷,以至二十余年来“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这种独特的体验就主要归功于儿童视角的选用。
三、精选仿写点,尝试片段仿写
若要直接对一篇好文章进行整体仿写,虽然是有样可依、有迹可循的,但实际操作却并不容易。所以,学习仿写,建议从局部仿写开始,从片段写作开始。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场面描写,如《社戏》中演戏的场面,《回延安》中和延安亲人相聚的场面,《安塞腰鼓》中打鼓的场面,《灯笼》中塞外点兵的场面。
三、精选仿写点,尝试片段仿写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以本单元的几篇作品为范例,进行场面描写的片段仿写。
任务布置:
1.备选题目。
(1)教室里的场景: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
(2)考场中的场景:距离语文期末考试开始还有5分钟。
(3)运动场上的场景:校运会最受人关注的4X100米接力跑决赛即将开始。
(4)演唱会现场的场景:你和同伴正在一位巨星演唱会现场,他即将唱响最受欢迎的那首歌。
三、精选仿写点,尝试片段仿写
任务布置:
2.写作提示。
(1)确定仿写点,如具体要用到哪些写作手法。
(2)思考所要描写场景的特点,思考如何选择写作视角和写作手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精选仿写点,尝试片段仿写
任务布置:
3.现场写作。
三、精选仿写点,尝试片段仿写
任务布置:
4.交流分享。
①是否合理选择了例文中的仿写点。
②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写作视角或写作手法。
③是否真实精彩地展现了该场景的特点。
④是否在语言中渗透了自己的感情。
(1)小组交流:组内传阅,推选出最好的仿写片段,在班上分享。
(2)全班分享:作者朗读自己的优秀仿写片段,学生互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