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B.
C. D.
2.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甲烷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4.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碳氢化合物
5.实验室中某同学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嘴吹灭
6.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②乙→丙+丁;③丙+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H2O
B.转化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
C.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它能供人呼吸作用
8.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高层住宅起火,迅速乘电梯逃生
9.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10.科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根据该循环体系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循环是一种环保绿色,反应中没有污染物生成体系
B.该循环体系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只有化合反应发生,因此是环保的
D.在此循环中氢气与氧气是中间产物
1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
12.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干冰和冰不属于同一类物质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13.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14.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制取并收集CO 2 B.比较MnO 2和Fe 2O3的催化效果
C.干燥氢气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西气东输”中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7.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物质之一,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纸质图书档案失火的主要原因。
(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CO和CO2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微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18.水是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由于该过程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所以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化学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水中起火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白磷能燃烧是因为:
①白磷是可燃物。
②白磷与______接触。
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_______。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19.氢气被看作是理想的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Ⅰ.氢气的制取
(1)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2)水热分解可得氢气,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A、B对应的微粒依次是________(填符号)。
Ⅱ.氢气的储存
(3)一种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
①将镁、铜单质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熔炼得到上述合金。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②350℃时,该镁铜合金与氢气反应,生成了一种仅含Mg、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0.小明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后,最近对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探究实验。
(1)首先他发现常温下,蜡烛、酒精、液化气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状态”属于物质的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选填数字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发光、发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2)根据上述现象,甲同学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举例论证你的观点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_________;取下烧杯,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微小颗粒物质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物质可能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__气。
22.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_______(已知P2O5+3H2O=2H3PO4);
(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5)经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应是_________。
四、计算题
23.天然气是现在家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1)氧气不充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气体污染物______(填化学式)。
(2)为减少污染,请计算1kg甲烷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质量。(写出解题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C
6.C
7.D
8.A
9.A
10.C
11.C
12.C
13.B
14.A
15.B
16. CH4 H2O
17.(1)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隔绝氧气;
灭火时直接汽化为气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
(2) 元素种类 分子构成不同
18. 吸附 煮沸 氧气 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9. 吸收 H、O 防止熔炼时镁、铜与空气反应 MgH2
20.(1) 物理 ①③⑤
(2) 不同意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3) 水##H2O 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碳黑或碳单质
21.(1)增强水的导电性
(2) 氧 氢
22.(1)需要氧气
(2)防止污染大气
(3)C
(4)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5)加水密封保存(合理即可)
23.(1)CO
(2)解:设:1kg甲烷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质量为x。
x= 4kg。
答:1kg甲烷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质量为4k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