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6 08:2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a3(PO4)2 B.KCl C.NH4NCO3 D.KNO3
2.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X中可能含有的微粒是
A.Cl- B. C.Ca2+ D.
3.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NaOH和KOH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
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5.能一次性鉴别KOH、澄清石灰水、稀硫酸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CuCl2溶液 B.KCl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Na2CO3溶液
6.关于硝酸铵(NH4NO3)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属于复合肥料
B.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
C.硝酸铵可以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D.80Kg的硝酸铵与60Kg的尿素【CO(NH2)2)】含氮量相等
7.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Fe B.CO2 C.CuO D.CaCO3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氢气可发生剧烈爆炸: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
D.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9.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石灰石
B.用氢氧化钠固体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铵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
1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不能用酚酞试液
B.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向生成物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C.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
D.要区分海水和蒸馏水可以用氯化钡溶液
11.“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B.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获得氯酸钾分解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
C 区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3.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铝是一种耐腐蚀的金属 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C 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 NH4NO3、NaCl 和 NaOH 固体 加水溶解
B 除去 CaCl2 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过滤
C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5.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0a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且x的值为53
B.图中xb段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且y值为103
C.c点时,溶液的pH>7
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1种
二、填空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_________;
(2)高温煅烧石灰石 _________;
(3)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_________。
17.如下坐标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
18.“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智慧小组同学利用该工具进行探究学习。
离子 OH- Cl-
K+ 乙 丁 戊
Ba2+ 甲 丙
如上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请回答如下问题:
(1)认识符号:名称是________。
(2)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相互反应:五种物质中,在溶液中能相互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兴趣小组用稀盐酸清洗铁夹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并进行保护实验。
(1)除铁锈的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铁夹在稀盐酸中浸泡较长时间,有气体产生。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将清洗过的铁夹进行“发蓝”处理,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其主要成分与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验证废液显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_______。
(5)用氢氧化钠中和废液中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均涉及到氯化钠。
(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图1是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_____(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 最外层电子数 B 核电荷数 C 电子层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2)图2描述了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试用A、B、C所代表的微粒符号表示该反应的_____。
(3)图3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实验题
21.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机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____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
(2)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一个对照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_,观察现象,发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明显下降,从而证明CO2和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反应。
(3)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计算题
23.取一定量NaCl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g;
(2)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D
6.D
7.B
8.D
9.A
10.B
11.B
12.B
13.B
14.C
15.B
16.(1)2C+O22CO
(2)CaCO3CaO+CO2↑
(3)H2SO4+Ba(NO3)2=BaSO4↓+2HNO3
17. 单质 NO F
18.(1)硝酸根离子
(2)
(3)
(4)
19.(1)复分解反应
(2)
(3)Fe3O4
(4)pH试纸(或“石蕊溶液”等)
(5)
20. A ClO2
21.(1)酒精灯
(2)D
(3)引流
(4) 50 偏大
22.(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变小;
(2) 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上述现象; 水
(3) 稀盐酸
23.(1)4.4
(2)NaC1、HC1
(3)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x=3.65%
答: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