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6 08: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2.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 B.NiO C.Ni D.CO2
3.能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且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一组药品是
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D.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4.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稳定 B.是一种纯净物
C.具有导电性 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5.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C.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 D.碳单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作燃料
7.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B.守恒观:10g氢气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0g水
C.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C.人处在CO和CO2浓度过大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一氧化碳能用于治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0.山西低碳转型迎来新“风口”。云冈热电厂排出的烟气补集加工成为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它是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关于碳纳米管说法正确的是
A.提炼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由碳原子构成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入二氧化锰充分加热
B 氧化钙 碳酸钙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C CO O2 点燃
D 水 有异味物质 加入活性炭吸附后过滤
A.A B.B C.C 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氯离子和氯原子性质不同,是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D.氧气和液氧的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13.相关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干燥CO2 B.监控O2流速
C.吸收CO2 D.收集O2
1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B表示的物质有毒
C.C表示的物质可以灭火 D.D对应的物质可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15.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偏高,会导致海洋酸化
D.同一年度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夏季会明显高于冬季
二、填空题
16.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稀有气体③液体氮气④肥皂水。选择合适物质,用序号填写。
(1)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___;
(2)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3)制造舞台烟雾效果的是___________;
(4)用于冷冻血液的是___________。
17.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等。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操作。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性。
(3)温度计有多种,常用的体温计有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___________。
18.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
19.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请回答相关问题。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
(2)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YBa2Cu3O5为其代表之一,其中Cu为+1价,O为-2价,则Y为_________价。
(3)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煤炭燃烧B.植物光合作用
C.人的呼吸
(2)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性质。
(3)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195.8 ·183.0 -78.5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不同,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21.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室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时,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其优点是______。
(4)向E装置中通入CO2,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一个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 O2和 CO2可用的同一个发生装置为______。图中 M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3)一种洗气装置如图 C 所示,为了除去一氧化碳中混入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若用 D 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
四、计算题
23.实验室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样品于锥形瓶中(锥形瓶为80g),再将100g稀盐酸分批加入,每次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装置如图所示,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100
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的质量/g 110.9 129.8 m 167.6 187.6
请回答问题并计算:
(1)总共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表中m的数值为 。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实际测定的结果与题(2)计算的理论结果相比,有明显的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B
6.D
7.C
8.B
9.A
10.D
11.D
12.B
13.C
14.A
15.D
16.(1)④
(2)②
(3)①
(4)③
17.(1)过滤
(2)吸附
(3)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18.(1)碳##C
(2)糖类
(3)+3##+3价
(4)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
19.(1) 金属 电子
(2)+3
(3) 单质 物理 否 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
20.(1)B
(2)供给呼吸
(3) 沸点 N2
21.(1)水槽
(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m处石蕊试纸变红,n处石蕊试纸不变色
22.(1)
(2) B 长颈漏斗
(3)b
(4)把导管 b 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23.(1)4.4;148.7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有部分溶于水,此外二氧化碳在逸出的时候会带出水蒸气,这些均会产生误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