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三黑和土地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块土疙(gā)瘩都给细细打碎。 B.看见自己种的荞(jiáo)麦已经开花。
C.地主骂:蹚(tāng)坏了他的庄稼。 D.看闺(gūn)女,上东庄。
2.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B.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C.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D.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B.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C.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D.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土改时期,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B.本诗用词雅致且富有文采,具有黄土地一样坦荡的气质。
C.诗中的三黑是一个勤劳朴实、对土地充满无限热爱的人。
D.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能力提升全练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5分)
敬畏一粒米
林文钦
①一粒米能有多重 我一直以为,它重如一座山。
②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③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有时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会产生一番联想: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
④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其笔下有一个叫作八千岁的人物,开着一个米行,他店里一溜排开几个大米囤,从“头糙”“二糙”“三糙”到“高尖”应有尽有。挑箩把担卖力气的吃头糙米,一老碗紫红的糙米饭,上面堆上岗尖岗尖的腌小鱼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铺户吃二糙三糙米,比头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谓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门大户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总觉得有些糟蹋。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
⑤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说,常用来蒸八宝饭、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碧如碧螺春茶,香味浓厚。《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虾丸鱼皮汤,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红的,颜色嫩红,味腴粒长,香气扑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绿米,就是芳官吃过的“绿畦香稻粳米”。
⑥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命令他们流汗才有饭吃,但到底对自己的造物心怀恩慈,命令地下的麦子长得如同一棵树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麦穗,于是天下万民不缺粮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间巡行,发现麦子烂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规矩,下令麦株从今以后只结一穗,且不时有风雹雷灾、水患火欺,以此惩罚不知惜福的凡间生灵。
⑦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间万物,尤其是珍珠一样的米。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
⑧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饭,盛在清素的餐盘里,竟是那样温润有致,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
⑨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
(选自《意林》,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 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全练
1. C A.疙gē。B.荞qiáo。D.闺guī。
2. D A.比喻。B.夸张。C.比喻。
3. B 应为“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4. B “雅致”说法有误,本诗用词朴实。
能力提升全练
5.答案 (1)粒米之恩既指“粒米”是身体的营养来源之恩,又指母亲的辛苦养育之恩。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堪比皓月之辉,突出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以及对母爱的深切感受和赞美。(意思相近即可)
(2)引用诗句,既用诗意的语言凝练地赞美了米的来之不易、珍贵,又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米的敬畏之情和高度赞誉,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意思相近即可)
(3)作者母亲捡米养育子女(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西厢记》《红楼梦》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怠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一次作者吃素斋的经历,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4)(示例)生活中最让我敬畏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草。小草,没有兰花那淡雅的芬芳,也没有柳树那婀娜的身姿,然而,它却有坚韧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在峭壁上、石缝中、沙漠里,每一个孤独的角落里,都可以看到小草坚毅的身影。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一棵棵小草孤独地守望着,冬去春来,一岁一枯荣;坚忍不拔,春风吹又生。
解析 (1)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粒米之恩”与“皓月之辉”的价值相提并论,表现出“粒米”对人的恩情之大。联系上文“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 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这里的粒米提供给作者的身体营养之恩其实来自母亲,里面蕴含着母亲深厚的养育之恩,这份恩情能与皓月争辉,可见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进而表达了对母爱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2)诗句把“米”比作“精灵”“种子”“珍珠”,美妙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也表明作者对米怀有敬畏之情,对米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高度赞誉,强调要珍惜每一粒米。此外,诗句让文章更具文化韵味,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
(3)从第②段中的“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 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米为儿时的作者提供了营养,而母亲却是靠着捡米来养育孩子的,“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从第③段中的“这粒米 不知道会不会伤心 ”可知,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从第④段汪曾祺描述的不同人吃不同的米可知,“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从第⑤段《西厢记》《红楼梦》中关于米的故事可知,“一粒米”有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从第⑥段关于不珍惜粮食而受惩罚的西方典故可知,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从第⑦段可知,不怠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从第⑧段作者吃素斋的经历可知,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4)参照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生活中自己敬畏的东西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