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共24张PPT)+学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共24张PPT)+学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6 11:15: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议论要言之有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 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 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学习重点】
1、 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 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学习难点】
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有关资料】
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议论要言之有据的要求
【1】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合作探究】
一、回忆《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两篇课文,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并总结出一条论据最基本的特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论教养》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射箭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一下,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找一个细小目标盯着看,直到把小东西看成是大东西,才去学习练射箭。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成为了名射手。还有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书法,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练了多少个寒冬酷暑。每次练完,他都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
【注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的;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
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中的材料和观点是否一致
三、分析例文
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5 000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美德被大力弘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例如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足以体现你强烈的爱国之情。由此不禁让我联想到那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身上表现出的不单单是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守卫祖国的大门。无论是冰雪灾害中,还是抗洪抢险现场,都有他们英勇的身姿。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现吗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这种情感不但没被人们丢弃而且还得到了升华。从大家乃至小家,从社会乃至一个角落,都体现出这种情感。在家庭中, 父母总是为子女考虑,为他们努力拼搏,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在一个社区中,管理员总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想把社区管理好,总要考虑周到。在社会中,国家领导人总要比别人想得多,思考得深,无论白天黑夜都要为人民的利益考虑……
如果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那我们的明天将会更灿烂、更辉煌!
四、写作练习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例文:
谈诚信
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
时空变换,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来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却被一些人逐渐淡忘和遗失。
不要默然地说诚信缺失与我们无关。与同学约好的时间没有准时出现,考场上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这些难道与我们无关吗?也许你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事,到了做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凝聚而成的,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坏习惯只会让我们在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才会更加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才会更加多彩
教师总评:本文围绕“谈诚信”这一论题,写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古人、今人讲诚信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然后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被淡忘和遗失的问题。举中学生身边的例子,可谓发人深省;最后发出号召——“把诚信作为根基”“携诚信上路”。文章结构完整,事例丰富。

【扩展延伸】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季羡林
①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 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②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③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④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为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⑤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盖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⑥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⑦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两例说明。
例一:作者引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和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囯的脊梁”,属于道理论证。
例二: 。
例三: 。
2)下面三则名言中,你认为哪些适合作为本文的素材?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课堂检测】
一、下面两则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
材料一:
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材料二:
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最长,达到74.4分钟,较上年增加12.19分钟。我国人均每天通过互联网阅读的时间为57.22分钟,同样较上年有所上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题目。
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
1)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2)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
【作业布置】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议论要言之有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 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 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学习重点】
1、 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 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学习难点】
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有关资料】
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议论要言之有据的要求
【1】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合作探究】
一、回忆《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两篇课文,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并总结出一条论据最基本的特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论教养》
【答案】
《敬业与乐业》中的事实论据:①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②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③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敬业与乐业》中的道理论据:①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②孔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③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④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论教养》中的事实论据:①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②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论教养》中的道理论据: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每空答出一点即可)
论据特点: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能完全支撑论点;真实准确;丰富多样。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射箭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一下,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找一个细小目标盯着看,直到把小东西看成是大东西,才去学习练射箭。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成为了名射手。还有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书法,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练了多少个寒冬酷暑。每次练完,他都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
【注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的;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
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中的材料和观点是否一致
【答案】
选段的开头引用荀子的话作为观点,用“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事例做论据,最后用反问句作结。但是从荀子的话中提炼的观点应是“学(成功)贵积累”,而例子“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着眼点却是“苦练基本功”。虽然,“羲之学书”的事例兼有持久、刻苦的意思,但也与观点不能完全契合。
如果把观点调整为“成功需要长期苦练基本功”,材料与观点就一致了。
三、分析例文
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直接点明“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5 000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美德被大力弘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例如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举例论证。列举了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事例,证明“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足以体现你强烈的爱国之情。由此不禁让我联想到那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身上表现出的不单单是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守卫祖国的大门。无论是冰雪灾害中,还是抗洪抢险现场,都有他们英勇的身姿。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现吗 【列举生活中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例子,论据充分,有力地驳斥了错误论点。】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这种情感不但没被人们丢弃而且还得到了升华。从大家乃至小家,从社会乃至一个角落,都体现出这种情感。在家庭中, 父母总是为子女考虑,为他们努力拼搏,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在一个社区中,管理员总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想把社区管理好,总要考虑周到。在社会中,国家领导人总要比别人想得多,思考得深,无论白天黑夜都要为人民的利益考虑……【本段抓住“家庭”“社区”“社会”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论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
如果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那我们的明天将会更灿烂、更辉煌!【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
【点评】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通过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驳斥了这种错误观点,从反面证明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写作练习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例文:
谈诚信
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
时空变换,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来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却被一些人逐渐淡忘和遗失。
不要默然地说诚信缺失与我们无关。与同学约好的时间没有准时出现,考场上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这些难道与我们无关吗?也许你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事,到了做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凝聚而成的,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坏习惯只会让我们在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才会更加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才会更加多彩
【写法点评】
【1】列举有关诚信的名言,提出观点——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
【2】运用比喻,将“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比作“繁星”。突出数量之多:然后列举商鞅、臾骈、季札等人讲诚信的例子,举例典型;
【3】列举宋庆龄守信的例子,富有典型性。
【4】过渡段,引出今天诚信这一美德被淡忘和遗失的问题。
【5】举生活中、身边的例子。
【6】结尾发出号召。
教师总评:本文围绕“谈诚信”这一论题,写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古人、今人讲诚信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然后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被淡忘和遗失的问题。举中学生身边的例子,可谓发人深省;最后发出号召——“把诚信作为根基”“携诚信上路”。文章结构完整,事例丰富。

【扩展延伸】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季羡林
①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 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②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③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④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为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⑤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盖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⑥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⑦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两例说明。
例一:作者引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和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囯的脊梁”,属于道理论证。
例二: 。
例三: 。
【答案】(1)文中例举了走运的和不走运的两种人浑浑噩噩活过一生,不知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属于举例论证。
(2)文中说到人类大同之域的理想要实现,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时,用了接力赛和链子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
(3)作者把世界上绝大多数浑浑噩噩活过一生的人,和人类社会中的少数思考人生,勇于当担的有识之士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
2)下面三则名言中,你认为哪些适合作为本文的素材?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答案】
示例:我认为第①则和第③则适合作为本文的素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苦己为人的责任当担和奉献精神。这两则的观点与本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的观点一致,所以我认为这两则名言可以作为素材用以证明本文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检测】
一、下面两则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
材料一:
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材料二:
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最长,达到74.4分钟,较上年增加12.19分钟。我国人均每天通过互联网阅读的时间为57.22分钟,同样较上年有所上升。
【答案】
材料一适用主题: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适用观点:应该大力倡导全民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题目。
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
1)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示例:丹心许国平生志或立爱国志,践报国行
2)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
【答案】
事例: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学习。
理由: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不在事情大小、成就多少,而在于拥有这份诚挚的心。日常认真学习看起来很普通,但也反映参与者是否始终将国家的兴衰荣辱挂在心上,且化成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业布置】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议论要言之有据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重点 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3、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难点 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新课学习】回忆《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两篇课文,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并总结出一条论据最基本的特点。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敬业与乐业》《论教养》《敬业与乐业》中的事实论据:①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②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③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敬业与乐业》中的道理论据:①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②孔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③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④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论教养》中的事实论据:①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②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论教养》中的道理论据: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每空答出一点即可)论据特点: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能完全支撑论点;真实准确;丰富多样。这两则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材料一: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材料二: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最长,达到74.4分钟,较上年增加12.19分钟。我国人均每天通过互联网阅读的时间为57.22分钟,同样较上年有所上升。应该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射箭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一下,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找一个细小目标盯着看,直到把小东西看成是大东西,才去学习练射箭。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成为了名射手。还有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书法,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练了多少个寒冬酷暑。每次练完,他都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注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的;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中的材料和观点是否一致 开头引用荀子的话作为观点,用“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事例做论据,最后用反问句作结。但是从荀子的话中提炼的观点应是“学(成功)贵积累”,而例子“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着眼点却是“苦练基本功”。虽然,“羲之学书”的事例兼有持久、刻苦的意思,但也与观点不能完全契合。 如果把观点调整为“成功需要长期苦练基本功”,材料与观点就一致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题目。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1)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示例:丹心许国平生志或立爱国志,践报国行 2)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 事例: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学习。理由: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不在事情大小、成就多少,而在于拥有这份诚挚的心。日常认真学习看起来很普通,但也反映参与者是否始终将国家的兴衰荣辱挂在心上,且化成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分析例文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直接点明“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5 000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美德被大力弘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例如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举例论证。列举了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事例,证明“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足以体现你强烈的爱国之情。由此不禁让我联想到那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身上表现出的不单单是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守卫祖国的大门。无论是冰雪灾害中,还是抗洪抢险现场,都有他们英勇的身姿。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现吗 【列举生活中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例子,论据充分,有力地驳斥了错误论点。】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这种情感不但没被人们丢弃而且还得到了升华。从大家乃至小家,从社会乃至一个角落,都体现出这种情感。在家庭中, 父母总是为子女考虑,为他们努力拼搏,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在一个社区中,管理员总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想把社区管理好,总要考虑周到。在社会中,国家领导人总要比别人想得多,思考得深,无论白天黑夜都要为人民的利益考虑……【本段抓住“家庭”“社区”“社会”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论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如果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那我们的明天将会更灿烂、更辉煌!【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点评】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通过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驳斥了这种错误观点,从反面证明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是正确的。写作练习《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提示: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例文分析:谈诚信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时空变换,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来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却被一些人逐渐淡忘和遗失。不要默然地说诚信缺失与我们无关。与同学约好的时间没有准时出现,考场上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这些难道与我们无关吗?也许你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事,到了做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凝聚而成的,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坏习惯只会让我们在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才会更加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才会更加多彩 【写法点评】【1】列举有关诚信的名言,提出观点——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2】运用比喻,将“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比作“繁星”。突出数量之多:然后列举商鞅、臾骈、季札等人讲诚信的例子,举例典型;【3】列举宋庆龄守信的例子,富有典型性。【4】过渡段,引出今天诚信这一美德被淡忘和遗失的问题。【5】举生活中、身边的例子。【6】结尾发出号召。写作练习 读回忆课文内容读课文勾画概括讨论回答读材料讨论回答回答写写作读分析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1、2目标2目标2目标3目标3目标3目标3
一、下面两则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材料一: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材料二: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最长,达到74.4分钟,较上年增加12.19分钟。我国人均每天通过互联网阅读的时间为57.22分钟,同样较上年有所上升。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题目。 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1)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2)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扩展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季羡林 ①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 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②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③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④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为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⑤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盖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⑥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⑦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两例说明。例一:作者引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和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囯的脊梁”,属于道理论证。例二: 。例三: 。2)下面三则名言中,你认为哪些适合作为本文的素材?请简要说明理由。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③“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清楚了: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如果要使议论言之有据,那么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其次,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最后,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议论要言之有据
新知导入
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学习目标
1、学习围绕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学习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学习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力求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新知讲解
回忆《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两篇课文,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并总结出一条论据最基本的特点。
课 文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论教养》
课 文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论教养》

①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
②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③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①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②孔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③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④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①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
②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论据特点: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
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能完全支撑论点;
真实准确;
丰富多样。
这两则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
材料一:
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材料二:
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最长,达到74.4分钟,较上年增加12.19分钟。我国人均每天通过互联网阅读的时间为57.22分钟,同样较上年有所上升。

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应该大力倡导全民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射箭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一下,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找一个细小目标盯着看,直到把小东西看成是大东西,才去学习练射箭。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成为了名射手。还有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书法,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练了多少个寒冬酷暑。每次练完,他都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

【注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的;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
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中的材料和观点是否一致
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中的材料和观点是否一致
开头引用荀子的话作为观点,用“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事例做论据,最后用反问句作结。
但是从荀子的话中提炼的观点应是“学(成功)贵积累”,而例子“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着眼点却是“苦练基本功”。虽然,“羲之学书”的事例兼有持久、刻苦的意思,但也与观点不能完全契合。
如果把观点调整为“成功需要长期苦练基本功”,材料与观点就一致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题目。
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丹心许国平生志
立爱国志,践报国行
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
事例: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学习。
理由: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不在事情大小、成就多少,而在于拥有这份诚挚的心。日常认真学习看起来很普通,但也反映参与者是否始终将国家的兴衰荣辱挂在心上,且化成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

分析例文
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直接点明“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5 000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美德被大力弘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例如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举例论证。列举了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事例,证明“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都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
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足以体现你强烈的爱国之情。由此不禁让我联想到那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身上表现出的不单单是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守卫祖国的大门。无论是冰雪灾害中,还是抗洪抢险现场,都有他们英勇的身姿。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现吗
【列举生活中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例子,论据充分,有力地驳斥了错误论点。】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这种情感不但没被人们丢弃而且还得到了升华。从大家乃至小家,从社会乃至一个角落,都体现出这种情感。父母总是为子女考虑,为他们努力拼搏,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在一个社区中,管理员总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想把社区管理好,总要考虑周到。在社会中,国家领导人总要比别人想得多,思考得深,无论白天黑夜都要为人民的利益考虑……
【本段抓住“家庭”“社区”“社会”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论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
如果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那我们的明天将会更灿烂、更辉煌!
【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
【点评】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通过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驳斥了这种错误观点,从反面证明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是正确的。
写作练习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谈诚信
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
时空变换,可诚信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来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这一美德却被一些人逐渐淡忘和遗失。
不要默然地说诚信缺失与我们无关。与同学约好的时间没有准时出现,考场上抄袭作弊,毕业后迟迟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这些难道与我们无关吗?也许你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事,到了做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凝聚而成的,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坏习惯只会让我们在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才会更加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才会更加多彩
【写法点评】
【1】列举有关诚信的名言,提出观点——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
【2】运用比喻,将“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比作“繁星”。突出数量之多:然后列举商鞅、臾骈、季札等人讲诚信的例子,举例典型;
【3】列举宋庆龄守信的例子,富有典型性。
【4】过渡段,引出今天诚信这一美德被淡忘和遗失的问题。
【5】举生活中、身边的例子。
【6】结尾发出号召。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清楚了: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如果要使议论言之有据,那么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其次,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最后,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课堂练习
一、下面两则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
材料一:
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材料二:
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最长,达到74.4分钟,较上年增加12.19分钟。我国人均每天通过互联网阅读的时间为57.22分钟,同样较上年有所上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题目。
1935 年,日寇魔爪伸向华北。这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全校师生三个问题,先问:“你是中国人吗?”师生皆答:“是!”再问:“你爱中国吗?”师生齐答:“爱!”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师生声如雷震:“愿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振奋起师生们的昂扬爱国斗志。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风雨磨难、几多艰难坎坷,有一种信仰从未改变,那就是爱国。不论是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抑或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是方志敏的“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激昂的主旋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凝聚起亿万炎黄子孙“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爱国如饥渴”,又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报国,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之中的使命召唤。1947 年底,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面对“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被美国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国,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失去自由五年后,他毅然踏上归途。这般以身许国的决绝,好比绿叶对根的深意,令人感佩。
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走过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人许国报国的使命担当未变分毫。2009 年底,科学家黄大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他全身心寄情科研,累到病倒,苏醒后还在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开山岛的守护者王继才,32 年默默驻守孤岛,把一腔爱国情都献给了祖国边防。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一次又一次被伟大的爱国者震撼着、感动着,又鼓舞着、坚定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一百年前,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番发问,如今依然令人振奋而警醒。回望历史的天空,肩负时代的使命,延续亿万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依然必要而紧切。不弃涓滴、汇流入海,驱动中国这艘巨轮永续向前,一直期待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常春晖文,《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3,有删节)

1) 为本文拟写一个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

2)爱国无处不在。对我们中学生而言,点滴之处亦能见出此心此志。请举身边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如此认为的理由。
拓展提高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季羡林
①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 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②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③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④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为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⑤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盖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⑥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⑦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两例说明。
例一:作者引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和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囯的脊梁”,属于道理论证。
例二: 。
例三: 。
2)下面三则名言中,你认为哪些适合作为本文的素材?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作业布置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②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板书设计
议论要言之有据
“据”就是论据,就是证明观点的材料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议论要言之有据的要求
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