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祜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祜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6 08: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张祜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②二首(其一)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②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愿。
B.领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2.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营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相同。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4.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两句叙事,点明围猎时间,写出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场面准备的充分。
B.第三、四句“红”“白”色彩对比鲜明,“开”“骤”则表现出射猎队伍的气势。
C.第五到八句集中刻画射手的形象,在前四句“面”的描写之后进行“点”的描写。
D.此诗在取材方面,只选取射手中的一个人物来生动刻画,取材精确,描写线条明快。
6.本诗是如何刻画“射手”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之衡阳道中作
张祜
万里南方去,扁舟泛自身。
长年无爱物,深话少情人。
醉卧襟长散,闲书字不真。
衡阳路犹远,独与雁[注]为宾。
[注]湖南衡阳市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所以叫“回雁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的“道中作”体现了本诗的写作情景,用“将之衡阳”表明了诗人要前去的地方。
B.首句“万里”“南方”从所去之地的距离与方位切入,为下面的诗句奠定了情感基调。
C.颈联通过“醉卧”与“闲书”这两个生动的细节,写诗人在衡阳时消沉、放纵的生活。
D.尾联前句用衡阳之路的遥远照应标题,后句则化用典故,借助“大雁”意象表达情感。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
张祜
二十逐嫖姚①,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②,生骑马未调③。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嫖姚:汉代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这里指武官名。②难下:难以驯服。③马未调:马没有调理驯服。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塞战士意气风发,他们年纪轻轻就已跟随着嫖姚将军,驻守在辽地。
B.颈联描写战士英姿:他们飞快地放出难驯的雕,骑上还没有被驯服过的生马。
C.尾联写儒生们深受戍边将士之感染,也腰间横挂宝剑,立志去边塞谋取功名。
D.全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叙写守边战士生活,抒发对保卫家国的战士赞颂之情。
10.本诗颔联和李贺《雁门太守行》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都是边塞诗之名句,请简要分析二者表现手法的不同。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隋宫怀古
张祜
废宫深苑路,炀帝此东行。
往事馀山色,流年是水声。
古墙丹雘尽,深栋黑煤生。①
惆怅从今客,经过未了情。
【注】①丹雘(wò):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黑煤:黑色烟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废宫”一词点题,回忆隋炀帝东行之旧事,为下文抒情张本。
B.颔联“往事”一词承接上联,从回顾历史转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C.颈联调整描写角度,由远及近,状写出宫墙黯淡,深宫被焚的景象。
D.尾联中的“惆怅”一词直抒胸臆,时至今日,客人们仍然未能忘情。
12.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有何妙处。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①
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②。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44年),受元稹排挤,此时张祜寓居淮南,几年后逝世。②堪,满意。孙盛,晋代人,其不作谄谀之文。王弘,晋代人,江州刺史,王弘知人善用,待人有度。《晋书?陶潜传》中记载,王弘欲结识陶潜,然陶潜喝醉不受王弘之邀。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菊霏霏”描写了菊花盛放的景象,“急管繁弦”写出了音乐节奏的急促。
B.首联、颔联写景,绘形、绘声、绘色,视听齐备,描绘了齐山秋天绚烂的秋景。
C.颈联运用典故,突出了诗人自己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待友人为知己的情怀。
D.诗人晚年仍漂泊他乡,季节的更替更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沉的感触。
14.同为登高所作,该诗与杜甫的《登高》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韦整尉长沙
张祜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友人将去长沙做官,“远远”二字写出了长沙与送别之地相隔之远。
B.颔联写友人别后将坐船赴任,船将从彭蠡到洞庭,一路在云水之间前行。
C.颈联实写友人受到百姓争相接风,说明友人为官有成,很受当地百姓爱戴。
D.尾联“卑湿地”三字点出长沙地势低下、气候潮湿,环境艰苦,非繁华之地。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C诗歌颈联是虚写,化静为动,是诗人的想象之景。重在表现王维绘画造诣之高,诗人夜观屏障,看到画中仿佛凝结雾气,瞬间秋意弥漫。
2.①铺垫:以“咫尺匠心难”为后文写画作高超做铺垫。
②侧面描写:颔联通过观者的感受表现画作之高妙。
③联想与想象,化静为动:颈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美感,以此说明画作境界之高妙。
④反衬:尾联以“诗思残”反衬画作技艺高超,难以用言语表达。
3.C“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说法错误,“荒寒”的理解不准确,这一联的意思是“山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并没有写“荒寒”。4.①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C“在前四句‘面’的描写之后进行‘点’的描写”错误。“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也是“面”的描写。
6.(1)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细笔刻画射手一招一式的娴熟、灵巧。(2)侧面烘托,“白马骤迎风”,通过刻画白马洒脱的形象,烘托骑士的英姿;“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通过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
7.C“写诗人在衡阳时消沉、放纵的生活”理解错误,这是写路上的情景,用“醉卧”与“闲书”这两个细节反衬诗人的伤感。
8.①表达了人生漂泊无依的伤感。诗中写到了诗人奔赴万里,将自身寄于江船之中,极力渲染了人生的漂泊之伤。
②抒发没有志同道合之人的感伤。诗人说自己长年无心爱之物,想倾诉却又无知心之人,心里痛苦至极极。
③对路途遥远和途中孤独寂寞的感伤。此去衡阳,路途遥远,自己只能与大雁为伴,其孤独寂寞之感尤为突出。
C“写儒生们深受戍边将士之感染,也腰间横挂宝剑,立志去边塞谋取功名”理解错误。在这一联中,诗人着力刻画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雄心壮志。大意为:那些寻章摘句的迂腐小儒何足挂齿,还是看看这些宝剑横腰誓死报国的英雄战士们吧。
10.①本诗颔联以白描(叙述)手法描写战士们晚上整夜在大雪迷漫的原野巡逻,早上横渡坚冰封冻的河流的情景,给人以戍边生活客观真实的感觉。②《雁门太守行》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
11.D“客人们仍然未能忘情”错误。《隋宫怀古》是作者在途经废宫深苑时的即时感怀,“客”,是指自己,而非客人。
12.①比喻,借水的流动比喻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②“山色”“水声”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③对比鲜明,隋宫往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形成对比,流露出慨叹惋惜,追悼责备之情。
13、C“突出了诗人自己就像王弘一样知人”错误。颈联称誉杜牧,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待自己为知己,同时表明对世事已经看开,不想讥讽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
14.同:都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念家乡、亲人的羁旅之愁。本诗中尾联中“流落”一词点明诗人正漂泊异乡;在《登高》中“常作客”和“独登台”体现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和愁苦之情。
异:《和杜牧之齐山登高》看开世事,心胸豁达;《登高》壮志难酬,感伤迷茫。《和杜牧之齐山登高》“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表达了诗人不满意孙盛讥笑他人,想要不问世事,只与友人同醉而归的情怀;《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C“颈联实写……”错误,老百姓热情迎接朋友是诗人想象之景,是对朋友的宽慰,是虚写。
16.①对友人的依依难舍。“远远长沙去”写朋友将远行,远远长沙,离情依依。②对友人的怜惜和祝愿。“怜君利一官”写诗人怜惜朋友远去万里,希望朋友能够做官顺利,这也是对朋友的祝愿。③对友人的宽慰。颈联及“未必”句是诗人安慰朋友,说朋友到长沙后,一定会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接待。还宽慰朋友,去长沙后未必没有新朋友。